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輕型商用車歐盟市場下滑 我國商用車市場仍低位徘徊

輕型商用車歐盟市場下滑 我國商用車市場仍低位徘徊

2022-12-06 10:28:41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輕型商用車技術和產品得到升級,我國輕型商用車市場逐步專業化。當下,國家政策持續有利於新輕型商用車的發展,加之未來城市物流等進一步增長,技術進步與製造成本優化帶來總體使用成本的下降,輕型商用車的滲透率將迅速提升。

  輕型商用車歐盟市場下滑

  10月,歐盟輕型商用車新車註冊量同比下降14.4%,共計10.22萬輛。歐盟四大主要市場均出現下滑趨勢,尤其是德國、義大利和法國,同比分別下降16.6%、7.3%和6.7%;西班牙則保持相對穩定,同比僅下降0.5%。

  1-10月,歐盟輕型商用車新車註冊量同比下降20.6%,共計約100萬輛。除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同比分別增長1.6%和0.1%外,所有歐盟市場均出現下跌。歐盟四大主要市場中,西班牙、法國、德國和義大利同比分別下降25.5%、21.1%、18.7%和11.9%。

  儘管10月中重型商用車和公共汽車情況有所迴轉,但輕型商用車銷售低迷導致歐盟商用車銷量連續16個月下降。10月歐盟商用車銷量132360輛,同比下降8.5%,2022年前10個月銷量為132萬輛,下降16.8%。占商用車銷售主體的輕型商用車10月銷量102766輛,下降13.9%;16噸及以上重型商用車銷量23592輛,增加18%;3.5噸及以上中重型商用車增加16%至27217輛;3.5噸以上的公共汽車增加近四分之一至2377輛。

  我國商用車市場仍低位徘徊

  受外部環境因素影響,國內商用車板塊一直在低位徘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我國輕型商用車市場規模遠小於乘用車,但商用車單車燃料消耗量較高、年平均行駛里程較長、使用範圍較廣,因此商用車的節能管理至關重要。

  由於我國政策大力扶持消費者購車,使得國內汽車市場開始慢慢恢復元氣,產銷情況也逐漸開始好轉。但這僅限於乘用車領域,在商用車市場,當下的市場行情仍然非常不樂觀。2022年10月,商用車作為生產資料的屬性,市場恢復難度更大,仍處於低位徘徊態勢。

  2022-2027年中國輕型商用車(LCV)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指出,2022年10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6.5萬輛和27.3萬輛,產量環比增長0.8%,銷量環比下降1.8%,同比分別下降22.7%和16.2%。2022年1-10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69.1萬輛和275.7萬輛,同比下降31.7%和32.8%,降幅較1-9月收窄0.9個百分點和1.4個百分點。

輕型商用車歐盟市場下滑 我國商用車市場仍低位徘徊

  據相關機構統計並對比後發現,2022年10月,與上月相比,商用車產量微增、銷量微降;與上年同期相比,商用車產銷均呈明顯下降。在貨車細分品種中,與上月相比,重型商用車和輕型商用車產銷呈不同程度下降,中型商用車產量明顯下降、銷量微增,微型商用車產銷呈兩位數增長;與上年同期相比,四大類商用車品種產銷均呈不同程度下降。此外,2022年1-10月,商用車產銷同比均呈較快下降。四大類商用車產銷同比依然呈現明顯下降。整體來看,由於疫情的影響,無論是客運商用車還是貨運商用車的需求量都進一步減少,使得該市場的復甦也相對緩慢。

  輕型商用車低碳轉型暗潮湧動,現下,國產電動輕型商用車還處於發展初期。未來中國經濟逐步進入中速、高質量發展階段,需求結構逐漸由投資型向消費型轉變,區域發展將逐步趨向均衡,貨運彈性下降,輕型商用車市場格局將更加合理。輕型商用車行業整體需求逐漸趨於穩定,市場需求逐漸回歸產品本源,需求逐漸均衡。

  以上就是輕型商用車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輕型商用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輕型商用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輕型商用車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