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工業陶瓷行業發展迅猛,我國對工業陶瓷研發政策力度加大。時下,先進工業陶瓷作為戰略性新材料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日本、歐美等已開發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
工業陶瓷,即工業生產用及工業產品用陶瓷。是精細陶瓷中的一類,這類陶瓷在應用中能發揮機械、熱、化學等功能。由於工業陶瓷具有耐高溫、耐腐蝕、耐磨損、耐沖刷等一系列優越性,可替代金屬材料和有機高分子材料用於苛刻的工作環境,已成為傳統工業改造、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重要材料,在能源、航天航空、機械、汽車、電子、化工等領域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利用耐腐蝕、與生物酶接觸化學穩定性好的陶瓷來生產冶鍊金屬用坩鍋、熱交換器、生物材料如牙人工漆關節等,利用特有的俘獲和吸收中子的陶瓷來生產各種核反堆結構材料等。
工業陶瓷零件是小型化、大容量、薄層化、賤金屬化、高可靠性,其中內電極賤金屬化相關技術在近年來發展最為迅速,採用賤金屬內電極是降低 MLCC 成本的最有效途徑,而實現賤金屬化的關鍵技術是發展高性能抗還原鈦酸鋇瓷料。近年來我國工業陶瓷行業市場規模穩定增長,2022-2027年中國工業陶瓷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指出,我國工業陶瓷行業市場規模約457億元,同比增長17.64%,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794億元,年複合增長約18%。
作為陶瓷行業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排頭兵」,中國陶瓷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上線,為正處在數位化轉型風口的行業與企業提供了發展契機。中國工業陶瓷網際網路平台分別與佛山,潮州、臨沂、淄博、德化、宜興等全國重點產瓷區行業協會完成簽約,並與華光陶瓷、國瓷永豐源、松發陶瓷、景陶集團、科達股份、中鵬熱能、樂普陶板、矽元膜材料、紅瓷典瓷業等企業簽署共建平台協議,開啟了陶瓷產業鏈平台化、協同化、標準化的產業鏈協同之路。從景德鎮到全國,通過發揮匯聚、共享、開放的優勢,中國陶瓷工業網際網路不斷推動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產業協作,已逐步形成多級聯動的賦能模式,為陶瓷行業數位化轉型提供了新路徑和新方法,為打造一網統領、沿鏈聚合、生態協同的產業發展共同體提供了平台支撐。
工業陶瓷是我國傳統優勢產業,年產量和出口額均居全球首位。然而,工業陶瓷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高能耗、高污染、高資源依賴等弊端,加之過去十年行業市場受到產業鏈上游擠壓、人工成本上漲、出口關稅反傾銷、供需發展不均等情況影響,暴露出產業發展階段低、科技含量低、利潤水平低等問題。
如今,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動全球發展和促進經濟復甦的重要助力,傳統製造業行業需要通過數智化完成轉型升級,獲得新時代的發展商機,與之相配合的新型技術形態和創新商業模式,都在加速全球經濟生態新格局和行業模式新範式轉變。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十四五」規劃提出,積極穩妥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將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數字經濟重點,在重點行業和區域建設若干國際水準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
近年來,工業陶瓷行業也在積極進行數位化轉型實踐,全國多個陶瓷產區出台了相關政策規範,引導行業發展。其中,素有「千年瓷都」之稱的景德鎮作為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2022年出台《景德鎮市關於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實施方案》,提出以數賦能,推動傳統陶瓷產業轉型升級。
在此背景下,全國首個陶瓷行業實現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工業網際網路綜合服務平台——中國陶瓷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應運而生。中國陶瓷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具有鮮明的領先性和獨創性,有效聚合陶瓷行業生態資源和信息要素,積極推動典型應用場景落地,在技術創新、運營模式創新以及新商業模式生成等方面實現了共建、共創、共享的開放性合作模式。
工業陶瓷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我國搭建工業陶瓷科研創新平台。對於工業陶瓷行業而言,需要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創新設計」「工業網際網路+工藝提升」「工業網際網路+強化質量」「工業網際網路+延伸服務」「工業網際網路+拓展市場」這五個方面的努力,將傳統陶瓷行業轉型到智能化的製造、網絡化的協同、數位化的管理,從而實現陶瓷行業企業數位化轉型。
以上就是工業陶瓷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工業陶瓷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工業陶瓷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