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作為農業大國我國秸稈資源豐富,能源結構的轉變以及環保等政策下秸稈發電作為可再生資源受到重視。近些年來在國家相關政策下,秸稈發電產量有所上漲。
秸稈是一種很好的清潔可再生能源,是最具開發利用潛力的新能源之一,具有較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秸稈發電,就是以農作物秸稈為主要燃料的一種發電方式,又分為秸稈氣化發電和秸稈燃燒發電。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支持力度。在「十三五」期間,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明顯提高,達到90%以上,圓滿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2021年,「十四五」全國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提升秸稈利用產業化水平,加大秸稈利用補償制度創設力度;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正式發布,對能源工作進行了具體的指導。其中,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深入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化,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推進農膜科學使用回收,支持秸稈綜合利用。
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各省市及企業秸稈發電行業相關項目建設速度加大且增多。秸稈行業市場分析顯示例如,2021年,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發布《2021年黑龍江省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提到秸稈能源化利用領域。積極推廣生物質鍋爐、秸稈固化成型、秸稈發電、秸稈生物氣化和熱解氣化等技術,鼓勵縣鄉集中供熱小燃煤鍋爐的生物質改造替換,推動「秸稈代煤」「壓塊代煤」。
秸稈行業市場分析提到,我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目前已接近82%,其中肥料化利用占比47.2%,飼料化占比17.99%,而能源化的發電利用率相對較低,僅占比11.79%。根據之前生態環境部與農業農村部聯合下發的《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要求,稈發電行業加強秸稈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全國秸稈發電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
我國稈發電行業在發電過程中生產鉀、氯質量較高,容易腐蝕金屬表面的鈍化膜,因此對於秸稈鍋爐的材質選用的是特種耐腐蝕鋼材;不僅如此,秸稈原料在堆放過程中還需占用大面積的土地。因此,在設備成本和土地成本的雙重壓力下,我國秸稈發電項目建設成本高昂,並成為阻礙稈發電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總體看來秸稈發電行業的發展前景廣闊,目前也是最具有開發潛力的新能源。市場發展空間大,目前秸稈發電行業景氣度高。
更多秸稈發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秸稈發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