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我國民辦基礎教育市場穩步提升,民辦基礎教育行業仍舊具備較高投資價值。新階段、新形勢下,國家對民辦基礎教育促進法進行修訂和重新頒布,體現了依法治教精神,順應和切合了民辦基礎教育發展中依法治教的根本要求。
我國民辦基礎教育機構主要包括民辦公助、多渠道股份投資、教育儲備金三種模式。在二孩政策、人力資本投入加大等有利因素下,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和國際教育等需求大幅提升。我國民辦基礎教育行業將在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和網際網路教育的拉動下,市場規模持續 擴大。
伴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家庭對於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家庭教育支出逐年上升,但有限的教育資源無法滿足受教育群體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公共教育資源的不足,促使民辦教育發展迅速,2014年我國民辦基礎教育行業總收入規模為1799億元,但是到2018年我國民辦基礎教育行業的整體收入規模升至3379億元,2014-2018年中國民辦基礎教育行業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7.1%。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部分中產階層崛起,社會教育需求的個性和多樣化將持續推動民辦基礎教育的崛起。根據預測,2021年中國民辦基礎教育行業整體收入規模將達到4996億元。
民辦基礎教育國家政策明顯收緊,地方政府不得再利用國有資產興辦民辦學校,公辦學校也不得以舉辦者變更、集團辦學、品牌輸出等變相舉辦民辦義務教育,民辦學校設立條件空前收緊,一大批此前設立的民辦學校即將或已經轉為公辦學校。
民辦基礎教育是指由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學校或教育機構。中國民辦基礎教育市場歸屬於學歷教育體系,涉及的教育階段包括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及高中教育。在民辦教育的四個階段中,小學及初中屬於九年義務教育,高中教育的學習年限通常為三年。
中國民辦基礎教育行業上游由教育資源提供商、教育實施者、內容生產商以及教育設備供應商構成;中游包括民辦基礎教育機構以及民辦國際學校;下游為民辦基礎教育的消費者,主要指的是3-18歲的未成年人。
我國的教育產業正處於消費升級大趨勢下,民辦基礎教育滲透率在逐步提升,政策、資本、經濟和技術多個因素在推動行業發展,新民促法通過後也為民辦基礎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並加速教育資產證券化。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民辦基礎教育,並將民辦基礎教育定位於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毋庸諱言,國家發展民辦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儘可能多地吸收、利用民間資金,彌補國家財政性教育資金的不足。
民辦基礎教育發展迅速,我國民辦基礎教育制訂教育發展規劃。目前,民辦高等教育穩定增長,未來預計增速依舊將持續。從招生人數上看,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學生入讀總人數從五百萬人增至六百三十萬人,CAGR為4.73%,未來預計到2021年,人數將增至八百萬人,CAGR為4.89%,增速緩慢,人員增量有限。預計到2021年將增至1390億元,CAGR為7.8%,增速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