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煤炭加工行業發展實現新突破,我國煤炭加工市場保障力實現跨越式提升。當下,煤炭加工企業具備主動發展新能源的條件,可以充分發揮煤礦區優勢,以煤電為核心,與太陽能發電、風電協同發展,構建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系統,將煤礦區建設成為地面-井下一體化的風、光、電、熱、氣多元協同的綜合能源基地。
煤炭加工是指將地下開採出來的原煤經過工藝加工,增加其使用價值、提高附加價值的加工過程。煤炭加工主要包括煉焦及煉焦化學產品回收與加工、煤氣化、煤液化(煤制汽油、柴油等)煤變電等。煤炭經過深加工,大大提高了煤炭及附屬產品的價值,提高了煤炭的綜合利用率。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產國,年產量世界第一,整體維持在30億—40億噸。2021年,隨著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國內經濟復甦,全社會用電量增加,作為主體能源的煤炭需求量增加,其產量也在增加。2023-2028年中國煤炭加工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原煤產量突破40億噸,創歷史新高,達到40.7億噸,同比2020年增漲了5.99%。
經歷十多年的科技攻關和示範及升級示範,我國現代煤炭加工已經取得顯著進展,基本架通了從煤炭資源向油氣資源和基礎化工品轉化的橋樑,為發揮我國煤炭加工資源優勢、降低油氣對外依存度、拓展石油化工原料來源、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開闢了新途徑。
目前中國煤炭深加工、現代煤化工產業仍處於產業化初級階段,產業發展初具規模,但尚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不完全具備大規模產業化的條件。
煤炭深加工主要包括煉焦及煉焦化學產品回收與加工、煤氣化、煤液化(煤制汽油、柴油等)煤變電等。煤炭經過深加工,大大提高了煤炭及附屬產品的價值,提高了煤炭的綜合利用率。
目前,我國現代煤化工規模整體居世界首位,示範項目實現安穩運行,環保水平不斷提升,但產業仍處於初級階段,發展過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
長期低油氣價格下,已建成投產的煤制油氣項目總體經營艱難,規劃新建類項目推進緩慢,難以落實示範任務。煤制油稅負重、進入成品油市場渠道受阻,企業財務成本負擔重;煤制天然氣成本與售價嚴重倒掛,企業經營困難。煤制烯烴產品中低端與同質化現象明顯,抗風險能力較弱;煤制乙二醇受國外低價產品傾銷,因產品質量差異尚難以全面進入下游聚酯行業,當前產業總體陷入虧損;煤制芳烴示範進展緩慢。
隨著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特別是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高質量用能仍有較大增量空間,現代煤化工符合我國資源稟賦的國情,順應新時代能源高質量發展趨勢,產業既有基礎優勢明顯,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我國煤炭加工市場不斷提高,煤炭加工產業鏈環節較長。現下,煤炭加工在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雖然煤炭加工市場消費占我國能源消費比重有所下降,但仍高達56%。我國煤炭加工產業供給體系質量提升、供給彈性增強,運輸保障能力加強,煤炭市場供需總體上將保持平衡態勢。由於國際能源供需形勢錯綜複雜,安全環保約束、疫情反覆、極端天氣、水電和新能源出力情況等因素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更多煤炭加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煤炭加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