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溫室大棚是一種用於種植作物的生產設施,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和品質。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溫室大棚行業也在往現代化發展,國內溫室大棚市場發展勢頭依然積極向好。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占總人口的一半還要多,農業創新應用的空間有無限大,農業裝備行業從幕後走到台前。縱觀國內溫室大棚行業,大中小企業參差不齊,落地的溫室項目質量自然也大相逕庭。中國溫室大棚以塑料大棚為主,占比高達65.4%。塑料大棚鮮少採用補光手段,即使為數較少的塑料大棚採用了補光技術,仍舊以節能燈和白熾燈傳統光源為主,能耗較高,壽命較短,補光增產和光周期調控效果並不明顯。此外,國內溫室農業生產仍以小型個體種植戶為主,單個溫室的面積較小且標準化程度低。
溫室大棚行業發展現狀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末全國農業設施數量3000多萬個,設施農業占地面積近4000萬畝。設施農業、無土栽培等新型農業生產模式突破了資源自然條件限制,改變了農業生產的季節性,拓寬了農業生產的時空分布,為城鄉居民提供豐富的新鮮瓜果蔬菜。同時新型農業生產模式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產業化、精準化發展,加快推動了我國農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2020年中國溫室大棚面積為187.3萬公頃,2022年中國溫室大棚面積約為186.2萬公頃。
溫室大棚行業發展現狀顯示2023年,溫室大棚行業新技術、新產品將進一步發展,市場競爭將變得越來越激烈。由於農業的進一步發展,溫室大棚技術及發展可能受到更多政府的支持,財政撥款及技術改造經費也可能增加,這是溫室大棚發展的一大助力。
溫室大棚的發展勢頭依然蓬勃,由於大棚技術的不斷進步,溫室大棚行業形成了以無柱屋、框架屋、網架屋、多層大棚等技術形態為代表的具有規範的大棚行業。大棚行業的發展,除了要求從技術角度考慮的技術標準化外,整個產業的發展也是必要的,應該落實工業園、倉儲基地、溫室大棚維修應急等綜合經營模式。
溫室大棚行業市場的發展,不僅僅是一種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更是對社會和環境的積極響應。溫室大棚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還可以減少對士地的占用和對環境的污染。同時,溫室大棚行業也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新鮮、優質的農產品,有利於保障食品安全,促進城鄉經濟發展的協調和互補。
早期階段(20世紀50年代-1970年代):溫室大棚技術的應用起源於歐洲,主要是在荷蘭和英國等國家。當時的溫室大棚比較簡單,主要使用玻璃或塑料薄膜等材料製成,主要目的是延長季節和提高某些特定作物的產量。
發展階段(1980年代-1990年代):溫室大棚指出隨著溫室大棚的逐漸普及,尤其是在北美、澳大利亞等國家,溫室大棚的技術和功能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在這個階段,溫室大棚材料和結構設計開始多樣化,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型技術和設備,如自動化控制系統、氣候調節設備等,使得溫室大棚的使用更加高效和方便。
現代化階段(21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以及對食品安全和環保意識的提高,溫室大棚行業開始走向現代化。在這個階段,溫室大棚材料和技術已經達到非常高的水平,包括使用高強度玻璃、高透明度聚碳酸酯板等先進材料、利用太陽能和地熱能等新型能源、引入無土栽培和智能化控制技術等創新內容,使得溫室大棚的生產效率和品質得到了更加顯著的提升。
總體看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溫室大棚行業的發展也日漸成熟,目前已經成為了現代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更多溫室大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溫室大棚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