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感冒藥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因此感冒藥的市場需求量很大。感冒藥是我們日常家中常備藥品之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下市場處於成熟發展階段。以下是2024年感冒藥行業現狀分析。
感冒藥泛指用於治療感冒的各種藥,包括中成藥,湯劑,西藥,沖劑等等,目前大多數感冒藥都是複方製劑常用的組方搭配有:解熱鎮痛藥、鼻黏膜血管收縮藥、組胺拮抗劑、中樞興奮藥、抗病毒藥。由於近年的感冒人數上升,感冒的普遍性、易發性,患者應對感冒的隨意性,感冒藥在我國非處方藥市場中市場占比較大。感冒藥在中國OTC市場中銷售占比為17%,遠高於其他類別的非處方藥。
目前,國內感冒藥行業按渠道主要分為以醫院銷售和以藥店為主的零售渠道。感冒藥行業現狀分析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感冒藥零售渠道銷售額約為423億元,醫院渠道銷售額約為71億元;按感冒藥類別細分為西藥和中成藥兩大類,2022年我國感冒中成藥市場規模約為343億元,感冒西藥市場規模約為151億元。
感冒藥產業鏈結構較為清晰,上游為原料藥生產供應商,中國感冒藥原料藥用於生產感冒藥中的原研藥和仿製藥,原料藥的質量關係到中游製藥企業生產的藥物等安全與療效。但行業內此類企業數量較少,可供選擇的機會有限,其產品附加值往往較高,因此對中游企業有較高的議價能力。產業鏈中游為感冒藥生產與銷售企業,產業鏈下游為銷售渠道,主要為醫療機構、零售藥店、電商等渠道。
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感冒藥開始在歐美發展,主要是以阿司匹林等非處方藥為主,用於緩解感冒症狀。
20世紀50年代,中國開始生產感冒藥,首次生產的感冒藥是「氨基比林」,被稱為中國的「第一顆感冒藥」。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感冒藥開始逐漸普及,市場需求不斷增加,許多國家開始對感冒藥進行嚴格管理和監管。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感冒藥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各種新型感冒藥相繼問世。例如,非甾體抗炎藥(NSAIDs)類藥物、抗組胺藥、退燒鎮痛藥等,這些藥物成為了當時感冒藥市場的主流產品。
21世紀初,感冒藥市場進入了成熟期,市場增速開始放緩。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對於感冒藥的需求依然存在。同時,感冒藥的研發方向也發生了變化,注重針對不同症狀的定製化產品的研發。
感冒藥行業現狀分析提到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新型的電商渠道和移動醫療等形式的出現,感冒藥的銷售模式和市場格局也正在發生變化。例如,一些藥企正在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開創新型的銷售模式。同時,許多創新藥物也正在湧現,為感冒藥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總體看來,感冒藥只能緩解症狀,並不能治癒感冒本身。對於嚴重的感冒症狀或併發症,建議及時就醫並遵循醫生的建議治療。同時,在使用感冒藥時,應按照說明書上的劑量和用法使用,並注意不要與其他藥物發生不良反應。
更多感冒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感冒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