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AI眼鏡作為集傳統眼鏡功能與智能化升級於一體的可穿戴設備,憑藉其智能化、多功能和時尚便攜等優點,正在迅速崛起。目前,中國AI眼鏡市場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技術創新活躍,產業鏈初具規模,市場需求增長,行業前景廣闊。
《2025-2030年中國AI眼鏡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AI眼鏡產業鏈主要由上游零部件供應、中游整機設備製造和下游應用等環節組成。上游零部件主要包括晶片、傳感器、存儲、顯示模組、光學模組、結構件、鏡片等。中游為整機製造,包括品牌廠商和代工廠商。下游應用領域則涵蓋商業場景和個人場景。
1.AI晶片。AI晶片是AI眼鏡的核心組件,負責處理圖像、音頻數據,以及執行其他與AI相關的任務。近年來,中國AI晶片市場規模不斷增長,2023年達到1206億元,同比增長41.9%。2024年增長至1412億元,2025年將增至1530億元。國內企業如恆玄科技、瑞芯微等正在積極布局,推動AI晶片技術的發展。
2.智能傳感器。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快速增長,2023年達到1336.2億元,近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5.96%。2024年達到1551.2億元,2025年將達到1795.5億元。國內已初步形成優勢明顯的智能傳感器企業,如韋爾股份、兆易創新等。
3.存儲晶片。存儲晶片市場規模總體呈現增長趨勢,2023年中國存儲晶片市場規模約為5400億元。2024年增長至5513億元,2025年將增至5983億元。國內存儲晶片企業包括兆易創新、北京君正等。
4.新型顯示。中國新型顯示市場規模居全球首位,2023年全產業鏈市場規模約為6600億元,占全球市場規模的50%左右。2024年達到6900億元,2025年將達到7200億元。京東方、TCL華星等企業在柔性AMOLED領域增勢強勁。
5.光學元器件。光學元器件被視為新興信息技術領域的「眼睛」,2023年國內市場規模約1450億元。2024年為1500億元,2025年將達到1600億元。
6.眼鏡鏡片。2023年中國眼鏡鏡片零售市場規模為386億元,較上年增長13.53%。2024年達到394億元,2025年將達到409億元。
3.AI眼鏡行業投融資。AI眼鏡在教育、醫療、娛樂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吸引了大量資本的關注,參與投融資的市場主體包括風投機構、私募股權基金、科技巨頭及創業公司等。
4.重點企業布局情況。2025年有望成為AI眼鏡元年,包括Rokid、Snap、Meta、百度、Looktech、雷鳥創新等品牌都發布了智能眼鏡相關產品。同時,三星、OPPO、vivo、華為、騰訊、字節跳動等科技巨頭也在積極布局AI眼鏡項目。
5.AI眼鏡相關上市公司。AI眼鏡行業現狀分析指出,AI眼鏡產業鏈涵蓋了光學、顯示、晶片、傳感器、代工等多個環節,國內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正在布局AI眼鏡產業鏈上下游,並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生態。
1.消費者偏好。Ray-Ban Meta眼鏡作為一款結合了時尚設計與智能技術的產品,其消費者最關注的功能包括攝影攝像功能、音頻播放與通話功能、AI交互功能、時尚設計與舒適度以及與Meta應用的無縫集成。
2.教育智能硬體。AI眼鏡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學生佩戴AI眼鏡能夠實時獲取課程內容的增強信息。2023年中國消費級教育智能硬體和機構級教育智能硬體市場規模分別達到512億元和165億元。2024年分別達到575億元和164億元,2025年將分別達到632億元和173億元。
總之,AI眼鏡作為未來智能穿戴設備的重要發展方向,其產業鏈不斷完善,技術創新活躍,市場需求增長。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拓展,AI眼鏡將在教育、醫療、工業等多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效率。
更多AI眼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AI眼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