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投資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近日,在全國政協經濟界別小組會議上,監管部門就資本市場的法治建設和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進行了深入探討。會議指出,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完善資本市場司法政策體系、打擊證券期貨違法犯罪行為以及防範化解市場風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健全資本市場法治保障機制、強化立體追責體系以及發揮典型案例示範效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監管部門還提出了多項具體建議,旨在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的規範性和透明度,為投資者提供更加有力的保護。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通過不斷完善司法政策體系,為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一方面,相關部門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市場發展的司法政策文件,及時釋放積極信號,引導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針對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私募基金管理人侵占基金財產等違法行為,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推動相關司法解釋的制定工作,進一步強化對這些行為的刑事追責力度。
近年來,監管部門持續加大對證券期貨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具體而言,一是從嚴查處財務造假、侵占上市公司資產等嚴重違法行為;二是依法追究第三方配合造假的刑事責任,並通過典型案例的形成和推廣,進一步震懾不法分子;三是突出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侵害上市公司及投資者利益行為的刑事打擊和民事追責。
為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監管部門提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例如,充分運用調解、支持訴訟、代位訴訟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加大投資者保護力度;結合證券虛假陳述案件涉眾性強的特點,支持調解組織開展訴前調解工作;研究擴大特別代表人訴訟中「明示退出,默示加入」制度的適用範圍,將其推廣到可轉債等涉及眾多投資者的證券訴訟中。此外,監管部門還建議優化相關訴訟費用的繳納機制,並探索檢察機關提起證券民事公益訴訟試點工作。
為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監管部門建議建立健全人民法院與證券監管部門之間的非訴執行協作機制。通過簡化立案程序、優化銜接流程等措施,切實提高罰沒款的執行率,確保法律威懾力的有效發揮。
總結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在資本市場法治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效顯著,為投資者權益保護和市場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未來,隨著相關司法政策的不斷完善以及立體追責體系的進一步強化,資本市場的規範化運行將得到更有效的支持。同時,通過提升投資者維權效率和完善協作機制等措施,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生態,為投資者創造更加公平、透明的投資環境。
更多投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投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