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以來,半導體行業的併購重組熱潮持續升溫,成為企業優化戰略布局、突破技術瓶頸的核心路徑。這一趨勢不僅推動著頭部企業的規模擴張與競爭力提升,更標誌著我國半導體行業從分散探索向系統性資源整合的跨越。通過併購實現技術互補、市場協同已成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半導體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3月23日,A股已有56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導體相關併購計劃,涵蓋設備材料、設計封裝等核心環節,並延伸至製藥、環保等跨領域企業。以北方華創為例,其計劃通過分步收購市值200億元的芯源微控股權,強化集成電路裝備領域的協同效應。TCL科技則連續啟動兩起百億級交易,分別斥資115.62億元和108億元完成半導體顯示資產整合,凸顯頭部企業加速垂直整合的戰略意圖。
在半導體設計環節,併購聚焦於晶片設計與EDA工具的補強。新相微通過收購愛協生科技拓展顯示驅動晶片產品線;華大九天擬收購芯和半導體股權,布局國產EDA全流程技術。材料領域,上海矽產業集團全資控股300mm大矽片資產,打破海外壟斷壁壘。封裝測試環節,通富微電、長電科技等企業通過併購整合先進封裝材料與工藝資源,加速追趕國際技術前沿。
儘管行業熱情高漲,併購並非一帆風順。英集芯、匯頂科技因交易條款未達成一致終止收購計劃;雙成藥業跨界收購奧拉半導體也因股權成本差異告吹。數據顯示,2025年已有至少3起併購案例因估值分歧終止。專家指出,併購成功的關鍵在於資源整合效率——包括技術融合、市場渠道打通與管理協同能力的提升。
多地政府出台支持政策助力半導體併購。例如蘇州提出推動AI晶片企業通過重組拓展產業鏈,北京、無錫等地亦強化對資源整合的支持力度。據行業預測,202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6000億至7000億美元,智能汽車、雲計算等企業端需求崛起成為新驅動力。我國半導體產業正以優勢企業為核心構建協同生態,在設備材料、EDA工具等領域加速補鏈強鏈。
總結來看,併購重組已成為半導體行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推手。通過橫向擴展產品線、縱向整合產業鏈,企業正在重構競爭格局,推動技術自主化與全球競爭力提升。未來隨著市場需求回暖及政策紅利釋放,資源整合浪潮將持續深化,為我國從半導體大國邁向強國提供關鍵動力。
更多半導體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半導體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