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3月28日及29日,中國民航局正式向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和億航通航頒發全球首張「載人類」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OC證)。這一歷史性事件標誌著我國低空經濟領域在載人空中交通場景實現從無到有的跨越,為未來城市立體出行、觀光旅遊等多元應用奠定了關鍵基礎。隨著政策支持與技術突破的同步推進,低空經濟產業鏈正加速進入商業化落地階段。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飛行器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3月28日,合肥合翼航空獲得全球首張「載人類」OC證;次日,億航通航緊隨其後取得同類資質。此次認證的頒發意味著市民可通過購票體驗低空觀光服務,正式打通了低空經濟中最具商業價值的人載運輸場景。民航局明確將「載客類」與「載人類」區分開來——前者為點對點運輸,後者側重於A點起降的環形觀光模式。這一突破性進展解決了行業早期發展的核心痛點——運營合法性問題,為後續規模化服務鋪平道路。
根據民航局定義,「載人類」運營特指使用飛行器搭載乘客進行非運輸性質的經營性飛行活動。以EH216S飛行器為例,其典型應用將聚焦於景區環線遊覽、城市地標觀光等場景。數據顯示,億航智能EH216S已實現「三證齊全」(TC型號合格證、AC標準適航證、PC生產許可證),此次OC證的取得使其成為全球首個四證完備的企業,標誌著飛行器研發認證生產的全鏈條閉環正式形成。
作為國內eVTOL(電動垂直起降)領域先行者,億航智能EH216S計劃於2025年下半年開啟規模化服務,初期將聚焦低空觀光市場。其飛行器單次可搭載4名乘客,巡航速度達130公里/小時,續航里程約82公里,技術參數已滿足城市間短途運輸需求。此次OC證落地不僅驗證了產品安全性與合規性,更釋放出政策對低空經濟場景開放的積極信號,預計未來三年內將有更多企業獲得運營資質。
在產業爆發初期,建議重點關注兩大領域:飛行器側涵蓋整機設計(如eVTOL結構優化)、動力系統(電機電控技術)及導航設備等核心環節;低空基建側則包含空域管理平台建設、起降基站網絡部署以及通信保障設施投資。隨著試點項目逐步擴展,相關企業將率先受益於政策紅利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
總結:
從OC證頒發到商業運營啟動,中國低空經濟正經歷歷史性轉折點。此次突破不僅為飛行器製造商提供商業化入場券,更倒逼配套基礎設施加速完善。未來35年,隨著技術成熟度提升與應用場景擴展,載人低空交通將逐步滲透至旅遊、物流、應急救援等領域,形成千億級市場空間。投資者可緊密跟蹤政策落地節奏與訂單執行進展,在產業鏈關鍵環節布局核心標的。
更多飛行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飛行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