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5月1日起,《住宅項目規範》將正式實施,以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為目標全面提升新建住宅標準。此次修訂重點包括將住宅層高下限提升至3米、四層及以上建築強制安裝電梯,並細化公共設施與空間設計要求,標誌著我國住房建設從"有房住"向"住得好"加速轉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電梯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新規範明確新建住宅層高不得低於3米,臥室/起居室淨高需達2.6米以上,較現行標準提升顯著。同時將電梯安裝門檻由七層降至四層,12層及以上建築每個單元須配置至少兩台電梯,並統一轎廂尺寸確保擔架通行能力。此外,新規還強化了牆體隔音、戶門寬度、陽台欄杆高度等細節要求,明確通信信號覆蓋公共空間與電梯轎廂,並規定空調外機需設置專用平台。
早在20192022年間,住建部已通過三次徵求意見稿逐步完善規範體系。地方層面先行探索形成差異化標杆:江蘇省改善型住宅層高要求不低於3.1米(含地暖系統項目需達3.15米),江西省規定住宅淨高3.1米,河南省明確層高標準為3.1米。這些實踐驗證了新標準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層高標準直接推高建設成本,以混凝土用量估算每平方米增加約200400元投入,同時對結構設計、管線布置提出更高要求。電梯配置範圍擴大使多層住宅開發成本增幅達8%15%,但為開發商創造差異化競爭空間——需在隔音降噪系統、智能家居集成等增值服務領域加大投入。
新規將加速房地產產品疊代,促使房企從土地紅利轉向質量紅利。存量市場中符合新標準的優質項目可能獲得溢價優勢,而老舊住房則面臨功能過時壓力。消費者端,改善型需求受刺激釋放,或將帶動二手房流通率提升,形成"新房引領二手房補充"的梯度消費格局。
通過設置技術底線標準,新規既保障基礎居住權益,又為市場創新預留空間。未來住宅將更注重全生命周期性能,從綠色建材應用到適老化設計,從能源效率提升到智慧社區建設,推動房地產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
總結來看,《住宅項目規範》的實施標誌著我國住房建設進入品質競爭新階段。通過強制性標準與引導性措施相結合,既解決了既有建築普遍存在的層高不足、電梯覆蓋率低等痛點,又為健康住宅、智能家居等新興需求提供承載空間。在"房住不炒"基調下,新規將有效提升居民居住獲得感,同時倒逼行業技術升級,最終實現房地產發展模式的系統性轉變。
更多電梯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梯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