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美東時間周一,美股經歷劇烈震盪後收漲跌互現,科技巨頭與中概股表現分化顯著。早盤三大股指深度下挫,道指一度重挫近900點,納指跌幅超5%,但隨後受政策預期刺激快速反彈。最終納斯達克指數以微弱漲幅終結連跌走勢,而蘋果公司因關稅風險導致市值單日蒸發逾千億美元,成為市場焦點。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蘋果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美股開市即遭遇重挫,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低開超800點(跌幅2.82%),標普500指數下跌3.16%,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更是一度跌穿5%。市場情緒在早間出現戲劇性轉折:當媒體報導白宮可能對部分國家實施90天關稅暫停時,三大股指迅速反彈。然而隨著該消息被官方否認,納指從日內高點回撤超9個百分點,最終收窄至接近平盤。
科技股成為市場波動的核心焦點。蘋果公司因供應鏈高度依賴海外製造,股價下跌3.67%市值蒸發1040億美元(約人民幣7638億元),Meta與亞馬遜則逆勢上漲2%3%。分析師指出,"對等關稅"政策可能推高關鍵零部件進口成本,削弱企業利潤率並傳導至終端產品定價。這種不確定性已引發科技板塊估值調整預期,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連續三日波動幅度超過5%。
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單日暴跌5.12%,創下近期新低。教育類公司領跌,好未來股價重挫超10%,阿里巴巴與京東跌幅均逾5%。新能源車賽道同樣表現疲軟,小鵬汽車下跌8.7%,理想汽車回落6.76%。市場擔憂關稅政策可能進一步擴大中美貿易摩擦,加劇跨境供應鏈的脆弱性。
市場對通脹壓力傳導至消費端產生警惕,若原材料成本上升與企業利潤壓縮形成共振效應,或將引發更廣泛經濟衰退風險。數據顯示,已有科技公司開始調整採購策略以應對潛在關稅衝擊,這種提前布局反而加劇了短期市場波動。投資者正重新評估企業盈利預測模型,在政策不確定性解除前,納斯達克指數可能持續面臨技術性壓力。
綜上所述,美股周一的劇烈震盪揭示出全球貿易政策對資本市場的深遠影響。科技巨頭與中概股因跨境運營特性成為政策變動的"震中",而通脹傳導風險正在重塑市場定價邏輯。在4月9日關稅生效前的關鍵窗口期,企業利潤率壓力測試與政策博弈將成為主導市場走向的核心變量,投資者需警惕由預期反覆引發的連鎖反應。
更多蘋果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蘋果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