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開年以來,美國科技股持續震盪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當地時間4月8日,微軟、蘋果等"科技七巨頭"股價集體下跌,其中蘋果單日跌幅達4.98%,特斯拉連續四日走低。自美國最新關稅政策實施以來,科技公司市值累計蒸發超萬億元,行業格局出現顯著變化。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蘋果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近期美股科技板塊遭遇重創,微軟、蘋果等七家頭部企業股價同步下跌。截至4月8日收盤,蘋果單日跌幅達4.98%,特斯拉下跌4.6%。盤後交易中,Meta和英偉達分別再跌3.03%和3.01%。自4月3日以來,蘋果市值累計蒸發7700億美元,亞馬遜、微軟、特斯拉分別損失超過1800億、1700億及千億美元市值。
作為全球最大科技公司,蘋果90%的iPhone產自中國,使其成為本輪貿易政策調整的最大承壓者。4月3日至今其股價累計下跌近23%,市值被微軟反超跌至第二位。多家機構下調目標價後,投資者對供應鏈成本上升的擔憂加劇。當前蘋果市值已降至2.59萬億美元,較峰值縮水近萬億。
除外部政策壓力外,企業自身業績表現同樣影響顯著。特斯拉因一季度交付量同比下降13%引發市場質疑,其股價連續四日下跌。儘管仍維持買入評級,分析師將目標價從550美元大幅下調至315美元,凸顯投資者對需求疲軟的擔憂。
智能雲業務增速降至31%,疊加持續加碼AI基礎設施投入,導致微軟年初至今股價下跌超26%。4月7日財報發布後,其盤後交易再跌逾4%。當前市值2.64萬億美元雖居榜首,但第二財季收入增長放緩至12%,引發市場對科技企業高成長模式的質疑。
受多重利空因素影響,英偉達以2.35萬億市值躍升第三位。花旗分析師指出,當前股價尚未完全反映潛在經濟衰退風險及關稅政策的最壞情景。隨著美股調整持續,科技公司估值體系或面臨重構,高投入領域的研發回報壓力將進一步考驗企業韌性。
此次科技股集體震盪不僅重塑了行業排名格局,更暴露了全球化供應鏈與資本市場間的脆弱平衡。在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增強、業績增長放緩的雙重夾擊下,科技巨頭們正站在關鍵轉型路口,未來走勢將取決於技術創新能力與成本控制效率的綜合較量。
更多蘋果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蘋果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