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受美國加征關稅政策影響,全球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擔憂持續發酵,9日亞太、歐洲及美洲主要金融市場均呈現劇烈波動。投資者加速拋售風險資產以規避不確定性,導致股指普跌、國債收益率異常攀升,顯示全球經濟體系正面臨多重壓力考驗。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金融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日本東京股市在9日遭遇重挫,日經225指數收盤下跌3.93%,東證指數跌幅達3.40%。市場分析師指出,在企業財報季來臨之際,關稅政策的連鎖效應可能衝擊企業利潤預期。以汽車行業為例,不僅直接影響對美出口商,更將波及依賴東南亞供應鏈的日本本土製造商。韓國綜合股價指數當日同樣走低,美元兌韓元匯率一度突破1487.5韓元關口,逼近近十五年新高。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延續跌勢,在隔夜暴跌超8%後(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日跌幅),9日進一步下探至3375.93點,反映出投資者對區域貿易環境惡化的悲觀情緒。
歐洲股市開盤遭遇全面拋售,倫敦富時100指數早盤下跌3.56%,法蘭克福DAX指數跌幅擴大至4.1%。醫藥板塊因美國可能對進口藥品加稅而領跌,阿斯利康、葛蘭素史克等企業股價一度下挫超6%。市場參與者普遍擔憂,關稅政策疊加地緣政治緊張將導致全球供應鏈重組成本激增,並加劇通脹壓力。
與常規市場反應相反,美國國債在動盪中持續走弱。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4.0%飆升至盤中高點4.51%,30年期品種更突破5%大關。這種"避險拋售"現象引發市場對美債安全性的質疑——全球最大債券市場的流動性風險可能進一步加劇全球金融體系的脆弱性。
多國媒體報導顯示,即使未直接受關稅影響的企業也已暫停新項目投資,轉而評估政策對消費信心及供應鏈效率的影響。分析指出,依賴跨境貿易的行業將面臨更複雜的運營環境,其中成長型股票因缺乏盈利支撐可能承受更大估值壓力。
總結:全球金融市場在關稅衝擊下正經歷結構性調整,從股市暴跌到債市異動,再到匯率劇烈波動,反映出投資者對經濟前景的根本性擔憂。政策不確定性疊加通脹回升風險,或將推動資本加速向防禦性資產轉移。短期內市場情緒修復難度較大,而貿易碎片化趨勢的持續發展可能進一步削弱全球經濟協同增長動能。
更多金融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金融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