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午後兩點的義烏國際商貿城,來自世界各地的採購商穿梭於貨架間詢價下單,熱鬧場景更勝往昔。儘管美國近期通過加征關稅擾亂全球貿易秩序,這座"世界超市"依然展現出強大的抗壓能力。廣大小微市場主體憑藉靈活的市場策略和多元化的客戶布局,在複雜環境中穩住了外貿基本盤,成為觀察中國外貿韌性的鮮活樣本。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超市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面對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義烏商戶主動調整戰略方向。數據顯示,在7.5萬家市場主體中僅有3000家涉及美貿易業務,且直接出口美國的商戶不足百家,這種天然的風險分散結構為抵禦外部衝擊提供了緩衝空間。某主營聖誕用品的商戶表示,自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初現端倪時便開始開拓中東、非洲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市場,目前非美訂單量已形成穩定增長曲線。通過將業務重心轉向潛力更大的新興市場,義烏經營主體成功實現了客戶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突破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出口額達6.13萬億元,增幅達到6.9%。這一成績的取得與義烏等市場經營主體的努力密不可分。在外貿環境複雜化的背景下,義烏商戶展現出更強的適應能力——當某區域市場需求收縮時,迅速通過開發新產品、拓展新客戶實現份額回補。這種動態平衡機制確保了整體貿易規模持續擴大。
2023年啟動的"品牌出海"計劃正在重塑義烏外貿格局。截至當前,該計劃已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網絡,幫助超過5000家經營主體實現海外渠道拓展。在杜拜設立首個海外分市場後,重點打造的"好貨集合店"項目已與肯亞、義大利等10餘國代理商簽約,意向訂單超10億元。通過品牌化運營和區域化深耕,義烏不僅鞏固了傳統商品出口優勢,更在價值鏈上向高附加值環節延伸。
部分曾依賴美國市場的商戶展現了驚人的適應能力。某3D列印玩具店鋪的經營者透露,其業務結構已從過去的"美單依賴"轉變為多區域均衡布局,在暫緩美國訂單生產的同時,將產能轉向潛力更大的飾品類和藝品類市場開發。這種靈活調整印證了義烏經營主體的核心競爭力——既能在傳統優勢領域保持規模效應,又具備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創新活力。
當個別國家試圖通過關稅壁壘重塑貿易規則時,義烏用實踐給出了另一種可能。通過構建多元化的客戶網絡、推進品牌化戰略升級、強化供應鏈彈性管理,這座"世界超市"不僅化解了局部市場波動的衝擊,更在全球價值鏈重構中搶占先機。其經驗表明,在開放合作的大趨勢下,微觀主體的主動作為與宏觀政策的支持引導相結合,能夠形成抵禦外部風險的強大合力。
從數據支撐到戰略選擇,從個體實踐到系統創新,義烏的故事生動詮釋了中國外貿的韌性密碼:在堅持市場導向的同時強化全球視野,在應對挑戰中把握轉型機遇。這種兼具靈活性與前瞻性的發展路徑,正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更多確定性力量。
更多超市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超市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