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文娛行業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支出比重已達11.3%,全國演出市場總體收入達796.29億元,同比增長7.61%。在這一背景下,文娛行業正加速向優轉型,科技賦能成為行業發展的新引擎,演出市場供不應求,成為文旅消費的重要引擎。以下將從多個維度探討2025年文娛行業的發展趨勢。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文娛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文娛內容行業正加速向優轉型,精品化成為核心競爭力。以《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為例,其優異的票房表現大力提振了文化行業的信心。截至當前,《哪吒2》單片的中國單一市場票房已突破152億元。這一現象表明,觀眾願意為優質內容買單,文娛從業者必須堅守內容為王,持續深耕精品內容。
多家影視企業表示,《工作方案》的出台堅定了公司持續深耕精品內容的決心。尤其是微短劇等新業態,憑藉其體量輕盈、節奏明快、時長精短的獨特優勢,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文化力量。目前,多家A股上市公司均在短劇賽道有所布局。例如,中文在線早在2021年便開始布局短劇市場,2024年7月成立精品短劇部,其海外短劇業務已形成矩陣化發展。歡瑞世紀也在積極探索短劇、互動劇及AIGC等新業務方向,與科技公司合作探索AI在影視行業的應用落地。港股上市公司檸萌影視表示,公司長劇將堅持精品化、系列化,力爭2025年長劇開機200集以上;短劇堅持規模化、精品化,力爭占據精品塔尖位置。
科技賦能成為文娛行業發展的新引擎,沉浸式體驗成為新趨勢。以「Z世代」為代表的年輕群體更願意為興趣愛好和情緒價值買單,悅己型消費和沉浸式體驗深受歡迎。例如,上海首個沉浸式科幻體驗地標「在水一方」科幻館於4月15日舉辦了首次大規模燈光藝術展,500架無人機編織出科幻館LOGO與城市天際線的動態畫卷,270°環形巨幕「大眼睛」以全息投影技術呈現著名科幻IP《三體》與未來城市交相輝映的震撼場景。這是科技賦能文化娛樂行業的生動實踐。
A股公司風語築通過將傳統文化IP與沉浸式交互技術深度融合,構建「文化體驗+數字消費」的複合場景生態。2025年第一季度,風語築實現營業收入3.82億元,同比增長29.8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027.44萬元,同比增長368.25%。眾多影院也以「影院+」為目標,深挖空間價值,為消費者帶來複合消費場景。截至2024年末,橫店影視旗下院線共擁有541家已開業影院,通過構建多功能娛樂空間,進一步豐富顧客等候觀影時的多元化休閒場景。
演出行業已成為文化娛樂消費的重要供給代表,成為拉動內需、傳承文化、賦能城市發展的新引擎。2024年,全國演出市場總體收入達796.29億元,同比增長7.61%;比2019年增長39.14%。其中,5000人以上場次的大型演出票房達到近296.4億元,比2023年增加1.7倍,比2019年增加7.5倍。從需求角度來看,演出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文娛行業現狀分析指出,大型演出對城市消費的刺激作用極為顯著。每位跨城觀演的觀眾基本上會停留1天到3天,創造的人均消費金額約為2000元。「跟著演出去旅行」已經成為一種行業現象和潮流趨勢,票根經濟——多玩一天、多吃一頓、多住一晚,成為廣大消費者的常態化選擇。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管理司司長指出,演出市場已經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實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渠道,成為促進文旅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2025年,文娛行業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文娛內容向優轉型,精品化成為核心競爭力;科技賦能文娛,沉浸式體驗成為新趨勢;演出行業供不應求,成為文旅消費的新引擎。在這一過程中,文娛行業不僅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也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展望未來,文娛行業將繼續在內容創新、科技應用和市場拓展等方面發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更多文娛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文娛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