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日,為落實《首都標準化發展綱要2035》和2025年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本市發布了57項地方標準,其中首次制定20項,修訂37項。這些標準涵蓋了智能建造、綠色建築以及戶外露營等多個領域,旨在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建設,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以下從三個方面詳細解讀這些新標準的核心內容及其影響。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戶外露營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框架下,本市發布了《建築工程智能建造技術規程》,這是國內首部正式發布的建築工程智能建造標準。該標準對智能勘察、設計、生產、施工、運維等環節進行了全面規範。例如,在設計階段,要求採用人工智慧、參數化生成、建築信息模型(BIM)以及模擬仿真等技術,通過雲計算、物聯網和數字孿生技術實現高效設計。在生產階段,規定使用智能生產管理平台、智能深化設計技術、智能生產線等先進裝備,確保生產過程的數位化和智能化。這一標準的實施將加速京津冀區域智能建造技術的應用,推動建築業數位化轉型升級,為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修訂後的《綠色建築工程驗收標準》進一步完善了綠色建築工程的驗收依據,明確了驗收與分部、分項工程質量驗收的關係,並對驗收記錄表和驗收匯總表進行了更新。新標準重點查驗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等五大性能指標的落實情況。通過這一標準的實施,京津冀三地的建築綠色性能將得到進一步保障,綠色建築工程質量也將顯著提升,為區域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為助力擴大服務消費,本市首次制定了《帳篷露營地設施與服務規範》。該標準對帳篷露營地的選址與布局、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及服務要求進行了詳細規定。在選址與布局方面,要求營地應避開污染源和危險區域,並設置餐飲區、休閒運動區、兒童娛樂區等功能區。在基礎設施方面,規定營地應配備便捷的交通設施和無線網絡,並在電子地圖上明確標識。在服務要求方面,強調營地應提供24小時值守服務,及時響應遊客需求並處理突發事件。這一標準的實施將規範帳篷露營地的建設和運營,提升服務質量,推動露營旅遊休閒新業態的快速發展。
總結來看,本次發布的57項地方標準涵蓋了智能建造、綠色建築和戶外露營等多個領域,不僅為首都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標準化支撐,也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注入了新動能。這些標準的實施將推動相關行業的技術創新和服務升級,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更多戶外露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戶外露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