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建築行業蓬勃發展的當下,砂石作為不可或缺的基礎材料,其行業發展備受關注。近年來,砂石行業發展態勢變化顯著,在2025年,綠色低碳成為行業發展的核心方向,諸多趨勢也隨之顯現。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砂石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砂石骨料在我國建材行業產量頗高且需求旺盛,在建築材料中占比達80%-90%。從產量數據來看,2005-2021年,產量從80億噸增長至180億噸,實現了翻倍增長。2022年,受多種因素影響,產量有所回落,為160億噸,相比2021年下降11.11%;2023年產量為150億噸,較2022年下降4.49%。在行業布局方面,砂石骨料生產的重點區域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增速較快或人口密集地區,這些地區的產量占比達到70%。
(一)礦山開採走向規模化
如今,砂石骨料礦山開採正從「小、散」向規模化轉變,呈現出「集中化、規模化、綠色化、智能化」的發展態勢。2022年,擁有礦權的中大型和超大型礦權占比分別提升至16.7%和40.0%,越來越多的砂石生產企業開始注重規模化運營,這不僅有助於提升生產效率,還能在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方面發揮更大優勢。
(二)產業協作與技術升級加速
在大礦格局形成、多產業協作競爭以及資本不斷湧入的背景下,砂石行業在技術、管理、運營等方面正加速升級。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不斷湧現,企業更加注重生產過程中的精細化管理,運營模式也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以提升自身競爭力。
(三)資源利用與供應結構優化
隨著對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視度不斷提高,砂石行業在資源利用效率方面持續優化,同時供應結構也在不斷調整。通過提高資源利用率,砂石企業增強了抵禦因中小型天然砂石礦山關停帶來的供應緊張問題的能力,保障了市場的穩定供應。
(一)優化產業布局
科學規劃區域內砂石產業布局至關重要。這涉及到礦山資源、運輸條件、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布局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資源地與主要核心消費區的最佳匹配,減少運輸成本和資源浪費。在規划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區域的地理環境、交通狀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確保砂石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改進生產工藝技術
生產工藝技術的改進是實現砂石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根據不同的礦山條件,選擇合適的開採和生產工藝尤為重要。比如在大比高(比高>100m)條件下,要儘可能選擇合理的開採方案。同時,關鍵設備破碎機對產品品質和生產線的穩定性起著決定性作用,企業應不斷升級設備,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
(三)提升砂石產品質量
提升砂石產品質量對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意義重大。優化砂石骨料的質量和級配,能夠有效減少混凝土和水泥的用量。研究表明,合理的骨料形狀和級配不僅能降低水泥用量,還能使C30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控制在150-180kg/m³範圍內。2016-2020年,我國混凝土強度等級提高了30%,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減少1噸,碳排放降低7.5%,這充分體現了提升砂石質量的重要性。
(四)優化物流運輸方式
物流運輸在砂石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優化運輸方式能有效降低碳排放。不同運輸方式的碳排放量差異較大,公路運輸碳排放量相對較高,而鐵路運輸和水運則較為環保。例如,原料通過鐵路運至中轉貨場再進行陸運轉換,能顯著降低碳排放。2021年,某項目運輸230萬噸砂石,運輸距離10公里,通過合理選擇運輸方式,每噸砂石的碳排放降低了1.3噸。實行公鐵聯運雖然需要建立鐵路專用線並增加相關設施,但從長遠來看,對降低碳排放和運輸成本具有積極意義。
(五)推進砂源替代
砂石行業現狀分析指出,砂源替代是砂石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可替代的砂源包括機制砂、再生骨料以及海砂等。一些地區積極開展海砂資源勘查和利用工作,如2020年某地區投放6000-7000萬立方米海砂資源,海南省近三年在周邊約2000km²的海域開展資源勘查工作。通過推進砂源替代,既能緩解天然砂資源短缺的問題,又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2025年的砂石行業正處於關鍵的轉型期,綠色低碳發展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旋律。從行業現狀來看,產量雖有波動,但在布局上逐漸向優勢區域集中。發展趨勢方面,規模化開採、產業協作升級以及資源供應結構優化成為主要方向。在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產業布局的優化、生產技術的改進,還是產品質量的提升、運輸方式的調整以及砂源的替代,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相連,共同推動著砂石行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砂石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不僅有利於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還將對整個建築行業的綠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助力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更多砂石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砂石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