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時隔二十年,牛黃進口政策再次放開,為中成藥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近日,國家藥監局和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公告,允許在特定條件下進口牛黃用於中成藥生產。這一政策的實施,不僅緩解了國內牛黃供應的緊張局面,也為中成藥企業提供了更穩定的原料來源。牛黃作為傳統名貴中藥材,其供需關係的變化將直接影響相關藥品的市場價格和行業發展。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牛黃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根據公告,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江西、山東、湖南、廣東、四川、福建、廣西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將率先試點進口牛黃用於中成藥生產。試點時限為兩年,後續將根據試點效果逐步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一政策的實施,標誌著牛黃進口的正式「開閘」,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公告明確,進口牛黃必須來自海關總署公布的《獲得我國檢疫准入動植物源性藥材種類及輸出國家地區名錄》中的國家(地區),並經過海關總署註冊登記的境外生產企業。同時,進口企業需依法辦理進境動植物檢疫審批手續,確保牛黃的質量和安全。此外,首次進口牛黃的企業還需向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送相關資料,取得《進口藥材批件》。
牛黃作為傳統名貴中藥材,在中成藥中應用廣泛。據統計,在4500餘種方劑中,約有650餘種使用了牛黃。現代中成藥中的珍品如「安宮牛黃丸」「片仔癀」「牛黃清心丸」等,均以牛黃為主要原料。然而,由於國內牛黃產量有限,加之進口長期受限,牛黃供需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狀態。
近年來,牛黃價格持續上漲。數據顯示,牛黃價格在秋冬季達到每公斤120萬至160萬元,春夏季略有調整。截至4月21日,牛黃報價為160萬元/公斤。與五年前相比,牛黃價格從不到50萬元/公斤飆升至如今的160萬元/公斤,漲幅超過三倍。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直接推動了相關中成藥的價格調整。以片仔癀錠劑為例,其零售價從2004年的325元/粒上漲至如今的760元/粒。
牛黃進口政策的放開,為中成藥行業帶來了新的希望。業內人士指出,國內天然牛黃產量遠不能滿足傳統中成藥生產的需求,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隨著政策放開,牛黃獲取途徑擴大,將有效緩解藥品生產企業原料緊缺的問題,對平抑牛黃價格起到積極作用。
然而,儘管政策放開為市場帶來了利好,但牛黃類產品的價格短期內可能仍將保持高位。一方面,安宮牛黃丸等傳統名貴中成藥在海內外市場需求旺盛;另一方面,除牛黃外,其他原料也存在稀缺問題。因此,牛黃類產品的價格調整仍需時間。
牛黃進口政策的重啟,為中成藥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試點推廣,牛黃供需緊張的局面有望得到緩解,市場價格也將逐步趨於穩定。然而,牛黃類產品的價格調整仍需綜合考慮市場需求和原料供應等多重因素。未來,隨著政策的進一步落實,牛黃市場將迎來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
更多牛黃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牛黃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