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量子產業作為科技創新的前沿領域,正引領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2025年,量子行業在全球範圍內迎來關鍵發展機遇,我國在量子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然而,量子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面臨諸多挑戰,如市場失靈、政策支持不足等。本文通過對我國量子產業政策現狀的分析,探討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為量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量子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量子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和引導。近年來,我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量子產業的發展。自2001年起,我國相關政策已開始涉及量子產業,2001—2015年共發布政策34份,平均每年2.3份,是政策起步階段。隨著國家《「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的提出,我國量子產業相關政策從2015年的4份增至2016年的8份,由此進入政策累積階段。2016—2020年,國家共出台相關政策36份,平均每年7.2份。2021—2023年,國家共出台政策42份,平均每年14份,意味著量子產業政策進入爆發期。這些政策涵蓋了量子通信、計算和測量技術的創新應用與發展,重點在於推進量子產業的技術研發、基礎研究和場景應用,積極培育量子產業發展環境。
(一)政策工具使用不平衡
我國量子產業政策體系中的政策工具使用多樣但缺乏平衡性。供給側政策工具占主導,共109條(占比52.4%),環境側政策工具次之,共91條(43.8%),需求側政策工具數量最少,共8條(3.8%)。供給側政策工具中,技術支持(27.4%)、人才培養(10.6%)、公共事業(10.1%)等子工具使用頻率較高,但資金支持(4.3%)和信息支持(0%)相對不足。環境側政策工具中,目標規劃(41.8%)和規範標準(34.0%)使用頻率較高,而稅收優惠(8.8%)、金融支持(8.8%)和法規管制(6.6%)相對較低。需求側政策工具中,貿易管制(2.4%)、海外機構(1%)和服務外包(0.5%)使用頻率極低,政府採購工具的缺失尤為明顯。
(二)政策作用主體協同不足
政策作用主體覆蓋廣泛但協同不足。政府是量子產業發展的主導力量,政策條文數量最多(123條,占比59.1%),其次是中介機構(24條,11.5%)和高校(23條,11.1%),而企業(16條,7.7%)、科研機構(11條,5.3%)、金融機構(11條,5.3%)等創新主體占比較小。這表明政策在引導企業、金融機構等創新主體參與量子產業發展方面存在不足,可能導致企業作為研發主體和場景應用主體的能動性不足,產業發展面臨資金短缺等問題。
(三)政策力度整體偏弱
政策平均效力穩步增長但整體效力偏弱。我國量子產業政策大多採用「通知」形式(80份,占比71.4%),而法律法規和其他規範性文件較少。通知作為一種告知性文本形式,具有靈活性、快速性和操作性強等優點,但缺乏長期性和民意參與度,易導致政策不連貫、不透明,從而影響政策執行效果。從時間分布上看,2001—2016年的政策總效力呈波動上升趨勢,2017—2019年有所下降,2020年之後政策總效力大幅上升,並於2021年達到最高峰(27分)。總體來看,我國政府對量子產業的關注度逐漸增加,但政策力度仍存在波動與不協調,政策發布部門之間的協同性不高。
(一)增加需求側政策工具使用數量
需求側政策工具的缺失抑制了量子產業的發展潛力。政府應將量子技術產品或服務列入政府採購指導目錄,通過採購量子技術產品或服務來拉動市場需求,提高量子產業市場份額和知名度。同時,支持量子企業和科研機構積極開展全球研發服務外包,在海外設立量子技術研發中心或分支機構,推動量子產品和服務的國際推廣與銷售,促進量子技術的跨國合作與創新。
(二)優化供給側和環境側政策工具使用結構
供給側政策工具應繼續保持資金支持、人才培養、技術支持和公共事業的使用力度,同時加快推動量子技術信息交流平台的構建,為相關參與者提供全面的行業信息服務。環境側政策工具應發揮目標規劃的長期激勵作用,增加法規管制工具,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產業標準制定,加大稅收優惠和金融支持政策工具的使用力度,整合社會資本,加速量子產業的成熟和產業化。
(三)強化政策針對性和協同性
政策應更具針對性,尤其是對企業的扶持與促進政策,推動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的量子產業生態,促進產學研協同發展。同時,優化政策作用主體與政策工具的協同機制,充分考慮政策工具實施主體的特點,推動多主體均衡協調發展。
量子行業現狀分析指出,量子產業具有複雜性和不確定性,需要更具權威性、預見性和指導性的政策措施。未來應梳理和分析現有政策,明確量子產業政策主線,增加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和修訂,完善政策體系的頂層設計。同時,理順政策體系中不同政策工具、政策作用主體和政策力度的匹配關係,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和合作,克服量子產業在技術、信息、人才等方面的壁壘,推進量子產業政策落地。
量子產業作為科技創新的前沿領域,在2025年迎來了關鍵發展機遇。我國在量子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政策支持體系仍存在諸多不足。通過增加需求側政策工具的使用、優化供給側和環境側政策工具的結構、強化政策的針對性和協同性以及完善量子產業立法建設,可以有效推動量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在「雙碳」目標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背景下,量子產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各主體的協同合作,以實現量子技術的突破和應用的廣泛推廣。
更多量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量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