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今年一季度,長三角地區經濟表現亮眼,外貿出口和新興產業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滬蘇浙皖四地GDP增速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安徽以6.2%的增速領跑。在重大項目投資、產業結構優化和外貿出口的多重驅動下,長三角經濟展現出強勁的韌性和活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外貿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重大項目是經濟增長的助推器。今年初,長三角各地紛紛啟動重大項目建設,為全年經濟開好局、起好步。1月2日,安徽在合肥舉行2025年第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動員會,622個項目總投資達4057.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119.8億元。2月8日,浙江舉行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15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超350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超360億元。2月20日,上海臨港新片區舉行「開門紅」重大項目集中簽約,41家企業總投資額達428億元。
數據顯示,一季度上海實現GDP12735.06億元,同比增長5.1%;江蘇實現GDP33088.6億元,同比增長5.9%;浙江實現GDP22300億元,同比增長6.0%;安徽實現GDP12265億元,同比增長6.2%。這些數據表明,重大項目的快速推進為長三角經濟注入了強勁動力。
長三角地區在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的同時,積極布局新興產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今年1月,上海張江的「模力社區」啟用了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具身智能訓練場,標誌著機器人等新興產業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一季度,上海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三大先導產業分別增長8.9%、13.2%和2.8%。鐵路、船舶、航空航天等製造業,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工業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浙江在數字經濟和高技術製造業方面表現突出。一季度,浙江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2%、13.1%、12.3%和10.3%。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54.1%,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47.6%。江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1.4%,比去年全年提升0.7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表明,新興產業正在成為長三角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長三角地區作為中國外貿的重要窗口,一季度外貿表現尤為亮眼。浙江外貿進出口總額1.29萬億元,增長7.3%,其中出口總額9707.5億元,增長11.1%。安徽進出口增速高出全國11.8個百分點,電動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光伏產品出口總額達172.7億元,同比增長58.3%。長三角區域進出口總額3.87萬億元,占全國比重達37.6%,比重較去年進一步提升。
在安徽蕪湖港,一排排嶄新的汽車正在等待裝船,運往世界各地。長三角地區憑藉完善的產業鏈和高質量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民營企業逐漸由「生產」向「出品」轉型,自主品牌商品出口增長快、占比高,品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更多外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外貿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