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黑膠唱片市場的復興,盜版唱片問題也日益猖獗。2024年9月,安徽省滁州市中級法院對一起特大侵犯著作權案作出終審裁定,維持原判。這起案件涉及金額超過3100萬元,複製發行盜版黑膠唱片94萬餘張,揭開了盜版唱片產業鏈的黑色面紗。案件的偵破和審判,不僅打擊了侵犯著作權的犯罪行為,也為淨化唱片市場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唱片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2018年,某犯罪團伙成立公司生產黑膠唱片,隨後又以另一家工藝品公司名義繼續生產盜版唱片。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該團伙累計發貨盜版唱片94萬餘張,其中2487首曲目未經授權。通過電子交易數據與言詞證據的交叉印證,檢察機關確認該工藝品公司收取貨款3100餘萬元,其中從4名買家處收取1425萬元。下游銷售環節中,盜版唱片通過網絡平台零售,銷售額達2252萬元。從生產到銷售,該團伙形成了完整的盜版唱片產供銷鏈條。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下游銷售行為的定性成為爭議焦點。檢察機關認為,下游銷售人員雖未直接參與生產,但其根據客戶需求定製採購並批量出售,屬於侵犯著作權的發行行為,而非單純的銷售侵權複製品。這一觀點在法院審理中得到採納,最終以侵犯著作權罪對13名被告人提起公訴。
2024年6月,法院以侵犯著作權罪分別判處13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至二年不等,並處數額不等的罰金。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訴,認為量刑過重、罰金過高或定性錯誤。同年9月,二審法院審理後認為原判決定罪準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遂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這起案件的成功偵破,得益於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的緊密協作。檢察機關通過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就案件定性、證據收集、法律適用等向公安機關提出建議,並通過立案監督、追加漏犯等方式,對盜版唱片產業鏈進行全鏈條打擊。這一做法不僅彰顯了檢察機關打擊侵犯著作權犯罪的決心,也為類似案件的偵破提供了借鑑。
這起特大侵犯著作權案的審判,揭示了盜版唱片產業鏈的運作模式,明確了侵犯著作權行為的法律定性,為淨化唱片市場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持。案件的偵破和審判,不僅打擊了犯罪行為,也為保護智慧財產權、維護市場秩序提供了重要啟示。未來,檢察機關將繼續發揮職能作用,對侵犯著作權行為進行全鏈條打擊,為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更多唱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唱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