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後將寧夏奔牛、山西煤機等母公司優質資產收歸旗下的天地科技(600582。SH),近期再因母公司——煤炭科學研究總院(以下簡稱煤科總院)整體上市而備受關注。
有消息稱,煤科總院整體上市方案已在7月初出台。按照方案內容,煤科總院將把旗下主要優質資產注入天地科技,從而實現整體上市目標。對此,天地科技董秘辦一位負責人7月16日表示,最終方案還沒確定,目前還沒到公布的時間。
事實上,在天地科技股改之時,煤科總院就已經表態,將以天地科技作為唯一的資本運作平台,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注入旗下其他優質資產。「天地科技股權激勵之後,就是條件成熟的時候。」興業證券分析師劉建剛說。
與此同時,在天地科技不斷整合煤科總院旗下優質資產的同時,整個煤炭裝備業的整合步伐也正在加速。
整體上市
整體上市一直是煤科總院的戰略目標。據了解,該院「十一五」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加快重組步伐,做大做強煤機、安全裝備和煤礦示範工程三大產業板塊。
公開資料顯示,煤科總院一直是我國煤炭裝備行業的龍頭企業,旗下主要包括4個直屬研究所和7個研究分院,業務涵蓋了煤炭行業73%的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70%的重點科研項目。
2006年數據顯示,煤科總院(包括天地科技)銷售收入為70億元,剔除10多億元的煤炭銷售收入之後,其「煤機製造、安全裝備和示範工程」三大板塊的銷售為50多億元,其中,煤機製造達30億元。此次公司整體上市相當於再造兩個天地科技。
據了解,按照7月初制定的整體上市方案,煤科總院將把包括煤礦安全設備、礦山安全設備研究成果資產、煤液化設備研究成果資產等在內的優質資產注入天地科技。有人估算,上述資產約值20億元,有望為天地科技帶來約2億元的淨利潤。
其實,從去年開始,天地科技已經從收購外部資源、整合煤科總院旗下部分資源兩方面入手,為煤科總院整體上市做準備。
去年4月,天地科技以4942.08萬元價格收購煤炭設備行業排名第四位的寧夏西北奔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北奔牛)38.51%股權,從而一舉實現控股。由於西北奔牛是我國刮板輸送機、轉載機、破碎機及其他煤礦專用設備和配件的重點骨幹生產企業,此番控股後,天地科技在煤機產品方面的加工製造和系統集成能力迅速提升。劉建剛認為,此舉正是天地科技成為煤科總院煤機板塊整合平台的第一步。
隨後,天地科技又借股改之機,以每股20.66元的價格向煤科總院非公開發行2200萬股流通A股,以收購煤科總院山西煤機裝備有限公司51%股權。有信息顯示,山西煤機裝備有限公司是煤炭行業輸送機械、掘進機械、乳化液泵的專業技術標準制定單位。2006年,山西煤機裝備有限公司銷售額超過6億元,增長率高達41%。該公司主營業務市場份額占據全國第二位,部分業務技術和市場甚至處於壟斷地位。到此時,天地科技已基本成為煤科總院煤機板塊整合平台。
繼煤機板塊之後,煤科總院以撫順和重慶分院為主的安全設備板塊也已有整合跡象。其中,撫順分院已注入天地科技。
「剩餘的優質資產,在天地科技股權激勵之後,應該會很快注入。」劉建剛稱。據了解,到目前為止,煤科總院旗下的上海分院、唐山分院、太原分院以及常州自動化研究所等資產已經注入天地科技,僅有重慶分院等4家分院和3家研究所尚未注入。
據了解,神華集團和兗礦集團早就對煤科總院的資產表示出了很大興趣。神華集團已將收購目標鎖定在煤科總院太原分院,同時意圖收購煤科總院的資產。而煤科總院為了防止優質資產被併購的可能,不得不加快整體上市的步伐。
行業整合提速
在防止被收購的同時,天地科技顯然加快了資產整合的速度。據了解,僅僅一年多的內外整合,天地科技已成為具有全套「采、掘、支、運」的煤機生產企業。
而天地科技對煤機裝備的整合,也加速了該行業大規模重組的速度,包括內、外資的煤炭裝備企業迅速掀起了「跑馬圈地」的高潮。
「煤炭裝備行業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機,這是個上百億的大市場。」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姜智敏如此分析煤炭裝備業整合加速的原因。
據煤炭工業協會預測,「十一五」期間,由於機械化水平的提升,煤炭裝備業的需求在150億元左右。另外,國家還將投資約60億元對各類煤礦進行技術改造。
不僅如此,國內煤炭裝備業還有巨大發展空間。據中國煤炭機械工業協會有關專家介紹,目前中國煤礦的技術裝備與國際先進水平相距近10年。整個「十一五」期間,煤炭生產機械化、自動化成套設備的市場需求將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速。
最早覬覦煤炭裝備這塊大蛋糕的是外資裝備巨頭。據姜智敏透露,目前比較大型的裝備,主要還是採用外資公司的產品。以美國國際煤機、德國DBT、美國久益等為代表的外資公司在中國煤炭裝備行業非常活躍。
據了解,上述外資巨頭在國內投資正呈現出一種新的趨勢,即併購大中型企業,尤其是行業的龍頭企業,搶占國有品牌和市場。
其中,以生產液壓支架為主的美國國際煤機公司已經收購了雞西煤礦機械有限公司和佳木斯煤礦機械有限公司;美國久益公司也曾多次奔赴寧夏洽購西北煤機公司。在去年7月舉行的2006年中國煤炭設備展覽會更傳出消息:已經有上百家國際採礦界的著名公司對中國煤炭裝備業表示了濃厚興趣。
在外資異常活躍的同時,本土煤炭裝備公司開始抬頭。「最近幾年國內裝備公司有了很大發展,600萬噸礦井的採煤設備部分國內企業現在也可以生產了。」姜智敏說。
為了應對外資頻頻收購帶來的壟斷壓力,本土企業正在醞釀組建一批大型煤炭裝備企業集團。
據了解,神華集團就希望重組鄭州煤礦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組建大型採煤裝備製造企業;中煤集團旗下的裝備公司——中國煤炭機械工程裝備集團也先後與英國戴維布朗工程公司和英國帕森斯鏈條公司簽署合資製造採煤裝備協議;產煤大省山西更是整合太原礦山機器集團有限公司、山西煤礦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山西焦煤、大同煤礦、陽泉煤業、潞安礦業、晉城煤礦、山西煤運、山西煤炭進出口公司等資源,直接組建省內煤機集團。
更多煤炭裝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煤炭裝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