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印度政府近期針對原產於中國的檸檬酸鈉(Sodium Citrate)作出重要貿易決策,決定延續對華涉案產品的反傾銷措施至2030年。這一舉措不僅涉及具體稅率的調整,更反映了中印貿易關係中的複雜博弈。本文將從政策背景、歷史沿革及市場影響等角度展開分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檸檬酸鈉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根據印度財政部稅收局5月8日通報,原產於或進口自中國的檸檬酸鈉將繼續面臨為期五年的反傾銷稅。具體稅率方面,山東英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蘇國信協聯能源有限公司的涉案產品將被徵收96.05美元/噸,其餘中國生產商則需承擔152.78美元/噸的稅費。該措施覆蓋印度海關編碼29181520項下的所有相關產品,並自官方公報發布之日起正式生效。
這一決定延續了此前反傾銷政策框架的核心邏輯,通過關稅手段限制低價進口商品對本土產業的競爭壓力。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稅率較2015年首次調查時的367.59美元/噸大幅降低,顯示出印度在貿易保護與市場開放間的微妙平衡。
印度對華檸檬酸鈉的反傾銷調查可追溯至2014年。當年2月28日啟動的首次調查中,印方指控中國產品存在傾銷行為並導致國內產業受損。歷經一年審查後,印度於2015年2月作出肯定性終裁,並在同年5月正式實施367.59美元/噸的高額反傾銷稅。
此後,在2019年和2024年的兩次日落複審中,印方均維持了對華徵稅決定。首次複審(20192020)將稅率調整為96.05美元至152.78美元區間;第二次複審則延續了這一框架,並最終確定新的五年實施周期。
2024年9月,印度商工部應國內企業申請啟動第二次反傾銷日落複審。調查期間重點評估了若取消關稅是否會導致中國產品以傾銷價格重新湧入市場,並對本土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威脅。
2025年2月12日的終裁結果確認了繼續徵稅的必要性,認為維持當前稅率能有效防止潛在市場扭曲。此次決定與印度近年強化貿易救濟措施的整體趨勢一致,反映出其在保護國內製造業方面的堅定立場。
從短期看,反傾銷稅將直接影響中國涉案企業的出口利潤空間。例如江蘇國信協聯能源等主要生產商需承擔近10%的額外稅費(按當前市場價估算),而其他企業則面臨更高成本壓力。長期而言,這一措施可能促使中國企業調整供應鏈布局或探索替代出口市場。
對於印度本土產業而言,維持現有關稅有助於鞏固其在檸檬酸鈉市場的份額。但過度依賴貿易壁壘也可能削弱進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間接推高下遊行業(如製藥、食品添加劑)的生產成本。
結語
印度對華檸檬酸鈉反傾銷稅的延長決策,既體現了貿易保護工具的常態化運用,也暴露了中印在特定產業領域的競爭態勢。隨著全球供應鏈重組加速,中國企業需在合規經營的同時積極尋求技術升級或多元化市場策略以應對挑戰。未來五年內,雙方可能圍繞該產品繼續展開政策博弈,其走向將對兩國化工行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更多檸檬酸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檸檬酸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