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對中國市場的出口已中斷約兩個半月。儘管中美近期調整關稅政策並暫停部分加征措施,但中國短期內恢復進口的跡象仍不明顯。市場分析顯示,高關稅疊加國際供需變化正重塑全球能源貿易版圖,而中國通過多元化供應保障了自身天然氣安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天然氣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自2024年5月起,中美雙方取消91%原有關稅並暫停24%的"對等關稅"實施90天。但對中國進口美國LNG而言,疊加此前加征的15%關稅後,實際稅率仍高達25%,顯著高於其他來源的天然氣成本。海關數據顯示,中國3月自美進口量歸零,較去年同期銳減100%,2月進口量環比也下降66%至6.57萬噸。分析師指出,當前美國LNG到岸價格已超過國內綜合採購成本,關稅負擔進一步削弱其市場競爭力。
歐洲能源補庫需求激增推動國際氣價上行,使美國資源更傾向流向溢價更高的區域。2024年數據顯示,美國LNG出口總量達8947萬噸,其中48%仍依賴歐洲市場,但對荷蘭、法國等傳統買家的出貨量同比下滑超兩成。與此同時,亞洲需求增長22.5%,印度進口更激增63%,進一步分流了美國資源流向。行業分析人士指出,在現貨價格支撐下,除非中美關稅政策延續性改善或國內旺季來臨,否則短期難見美LNG重返中國市場。
儘管暫停進口美國LNG,但中國通過擴大卡達、澳大利亞等主要來源的長協量,保障了能源安全。2024年一季度數據顯示,卡達以32.85%占比超越澳大利亞成為最大LNG供應國,兩國合計貢獻超六成進口量。國內天然氣產量穩定增長疊加管道氣增量,使中國全年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預計達4321億立方米,同比微增1.7%,供需基本面未受顯著衝擊。
關稅緩和雖提振市場情緒,但淡季需求低迷抑制了進口復甦。機構預測今年中國LNG進口量將同比下降約10.4%至6877萬噸,其中美國占比可能進一步萎縮至不足2%。分析師指出,若中美後續降低關稅並維持政策穩定性,在冬季旺季前或出現少量美國資源回流,但受制於經濟性和替代競爭,整體規模有限。全球LNG貿易正呈現歐亞博弈加劇態勢,價格指數或將持續獲得支撐。
綜上所述,中美關稅調整對天然氣貿易的直接影響仍需觀察,中國通過供應鏈多元化有效化解了單一來源風險。短期市場焦點在於國際價差與政策動向的博弈,而長期供應格局將取決於全球能源轉型進程及地緣政治變化帶來的結構性調整。
更多天然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天然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