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陝西省榆林市橫山區韓岔鎮近日創新開展"田間課堂+產業研討"模式,通過技術培訓與實地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推動富硒農業向標準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在初夏果園中展開的系列活動中,專家團隊圍繞山地蘋果提質增效和羊產業鏈建設兩大主題,為當地農戶提供從種植到養殖的系統性解決方案,助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價值。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蘋果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富硒山地蘋果示範園內,農技專家通過現場演示向果農展示新型栽培技術。通過棕繩牽引將直立枝條拉成平緩弧線的"枝條整形法",使果樹接受均勻光照,確保硒元素充分滲透到果實核心部位。技術人員強調:"每20公分間距保留1個幼果,既能保障養分集中供給,又能提升商品果率。"現場發放的《富硒種植手冊》詳細記錄了從土壤檢測、科學施肥到病蟲害防治的全流程標準,使農戶掌握精準化管理要點。
在昌盛村富硒羊場觀摩環節,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機制,專家團隊驗證了規模化養殖對富硒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標準化飼料配比中嚴格控制微量元素添加量,既保證羊肉硒含量達標,又避免營養浪費。數據顯示,採用統一供種、集中防疫和技術共享模式後,當地養殖戶綜合效益提升30%以上。這種集約化運營方式有效解決了散戶技術薄弱、成本過高的痛點。
通過本次培訓活動,200餘名果農和養殖大戶掌握了富硒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方法。韓岔鎮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推進"以鏈增效"戰略,在蘋果種植中推廣精準疏果技術,在畜牧領域完善飼草配比體系,讓每顆果實、每隻羊都成為承載科技價值的"金疙瘩"。未來將建立從田間到市場的全產業鏈質量追溯系統,用富硒認證提升產品溢價能力。
這場春日裡的農業培訓,不僅是一次技術傳播活動,更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實踐。通過科技賦能實現土地增值,讓富硒資源轉化為看得見的經濟效益,韓岔鎮正走出一條以特色農業為基礎、產業升級為動力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為同類地區提供了可複製的成功範本。
更多蘋果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蘋果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