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持續提升,福建省屏南縣聚焦農產品質量安全關鍵環節,在高山花菜等特色農產品生產旺季強化全流程監管。通過源頭把控、智慧賦能、制度創新三管齊下,該縣不僅保障了"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的品質信譽,更探索出可複製推廣的質量安全治理經驗。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農產品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屏南縣以精準檢測為核心抓手,在全縣建立源頭快檢預警機制。通過全面應用膠體金快檢技術,每年完成7000多批次的快速篩查,並同步開展600餘批次實驗室定量檢測。這種"雙軌並測"模式有效覆蓋種植、收購等關鍵環節,確保農藥殘留等風險指標實時可控。在棠口鎮萬畝蔬菜基地,監管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採樣分析,為農產品上市前的安全性提供科學依據。
該縣創新實施"承諾達標合格證+一品一碼追溯"系統,推動265家生產經營主體納入省級數位化平台管理。全年開具電子合格證7500餘批次的同時,同步發放紙質憑證1500多張,形成"生產有記錄、產品有標識、質量可溯源"的閉環管理。這種線上線下結合的管理模式,既滿足不同經營主體的實際需求,又確保每批次農產品攜帶完整的質量信息檔案。
針對農產品收購關鍵節點,在白溪門等4個核心村設立雙功能服務室:農藥殘留速測實驗室每日開展900餘批次快速檢測,同步建立承諾達標合格證流轉台帳。產地收購商全年收取、核驗並重新開具1100多張合格憑證,形成"檢證結合"的質量屏障。這種前置式監管有效阻斷問題產品進入市場流通渠道。
依託省級數位化平台,屏南縣構建起全天候監測網絡。2023年開展線上巡查達5.5萬人次,通過數據比對鎖定風險線索後,立即啟動現場核查機制。全年出動執法人員948人次檢查205家經營主體,實現"雲監管+實督查"的無縫銜接。這種動態化、精準化的監管方式顯著提升了問題發現效率。
通過食品安全宣傳周等載體開展8場專題活動,發放《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材料3800餘份,將法律知識轉化為農戶生產行為準則。同時強化執法震懾力,全年查處未開具合格證案件6起,並辦理質量違法案件3起,以案釋法提升生產經營主體的法治意識。
屏南縣通過"五結合"監管機制創新,形成了覆蓋產前指導、產中管控、產後追溯的質量安全網絡。這種多維度治理模式不僅守住了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安全底線,更推動特色農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未來該縣將持續深化智慧監管體系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能,讓"屏南品質"成為區域農業的亮麗名片。
更多農產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產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