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多起消費者投訴顯示,瑞士名表品牌浪琴旗下嘉嵐系列機械腕錶出現錶盤脫落故障。該系列以"全球最薄機械錶"為賣點,但其設計缺陷與品控問題引發廣泛爭議,品牌回應態度被指敷衍。這一事件不僅暴露出高端手錶市場的質量風險,更折射出奢侈品在技術創新與成本控制間的矛盾。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錶盤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湖南一名消費者2023年在香港海港城購買的浪琴嘉嵐系列腕錶,在正常使用中發生錶盤整體脫落。現場可見固定錶盤處僅留有品牌鋼印,而類似案例在社交平台多有曝光,部分用戶反映錶帶螺絲出現斷裂現象。面對集中投訴,浪琴中國客服回應稱"未遇相似問題",建議消費者寄送脫落配件至維修中心處理,並強調該系列採用6顆螺絲固定設計,"正常情況下不可能全部脫落"。此番回應與消費者實際遭遇形成強烈反差。
嘉嵐系列表殼厚度僅4.3毫米的極致輕薄設計備受詬病。行業人士分析指出,其固定錶盤的2.5毫米微型螺絲存在先天缺陷:過小直徑易在長期震動或外力作用下產生疲勞斷裂,而熱處理工藝不足和裝配精度偏差更可能加速部件失效。值得注意的是,同類超薄手錶通常採用一體成型技術提升穩定性,但該款產品仍沿用傳統螺絲固定方式,被指"為節省成本犧牲品質"。
品牌方宣稱每12年更換電池時會同步檢查錶盤結構,但消費者普遍認為周期過長且未獲專業檢測證明。當用戶提出錶盤缺失需補件維修時,官方既未明確故障責任歸屬,也未提供免費服務承諾。這種模糊處理方式加劇了消費者的不滿情緒,部分維權者在社交平台質疑品牌"推諉扯皮"。
市場反饋印證質量爭議的連鎖效應:斯沃琪集團2024年財報顯示,浪琴大中華區銷售額同比驟降30%,直接拖累集團淨利潤暴跌75%至17.4億元人民幣。業內人士指出,核心產品線頻發質量問題削弱了品牌信任度,尤其在消費者愈發注重品控體驗的當下,此類事件對高端市場占有率構成嚴峻挑戰。
總結來看,浪琴嘉嵐系列的質量風波暴露出現代制表工藝與成本控制間的失衡矛盾。當超薄設計追求超越合理安全閾值時,品牌方未能通過技術創新規避風險,反而以傳統方案壓縮成本,最終導致產品隱患頻發。隨著消費者維權意識增強和市場選擇多樣化,奢侈品行業唯有在品質保障上持續投入,才能避免陷入口碑與業績的雙重困境。數據表明,品控疏漏已對品牌造成實質性衝擊,未來如何平衡創新追求與質量管控,將成為其重獲消費者信任的關鍵所在。
更多錶盤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錶盤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