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活動在江西南昌圓滿舉辦,標誌著我國在5GA、6G等前沿通信技術研發及標準制定領域已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建成5G基站達439.5萬個,5G應用覆蓋國民經濟86個大類,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注入強勁動力。面向未來,我國正以政策驅動和技術攻堅雙輪並進,加速構建全球領先的通信技術生態體系。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5G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當前我國5G網絡已進入向5GAdvanced(簡稱5GA)演進的關鍵階段。截至2025年3月,全國建成的439.5萬個5G基站正加速升級為支持5GA技術的新一代基礎設施。在行業滲透方面,5G應用已融入國民經濟97個大類中的86個領域,形成智能製造、智慧醫療等多場景規模化解決方案。運營商數據顯示,某頭部企業已完成全國城市級5GA網絡覆蓋,並推動通感一體、無源物聯網等創新功能試點落地,為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等領域提供更高速率與更低時延的連接能力。
作為5G向6G過渡的重要紐帶,5GA不僅通過增強網絡性能支撐現有應用升級,還前瞻性地引入感知通信一體化、AI原生無線等6G核心技術。我國已通過實驗室測試驗證了通感一體化設備在車聯網中的厘米級定位能力,並對無線AI算法展開多輪實測優化。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顯示,我國主導的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占全球42%以上,為6G技術儲備奠定堅實基礎。當前正通過「技術研發場景驗證」閉環加速關鍵技術成熟度提升,力爭在2030年前後實現6G商用部署。
我國以《6G總體願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等研究成果為核心,構建起涵蓋技術攻關、產業協同的標準化推進體系。通過成立專項工作組並指導相關領域研究,已發布50餘項關鍵成果,形成從核心網到終端設備的技術標準框架。政策層面強調開放合作導向,推動國際組織間聯合開展6G空口測試與頻譜規劃研究,在感知通信融合、太赫茲傳輸等前沿方向建立跨國協同機制,確保我國在全球技術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
頭部電信企業正以「建設應用生態」三位一體模式推進新一代網絡部署:一方面通過在121個城市規模商用5GA套餐,持續擴大用戶覆蓋;另一方面聚焦工業級高精度定位、AI驅動的動態頻譜共享等場景,聯合行業夥伴開發標準化解決方案。某運營商計劃年內完成全國重點區域5G基站向5GA升級,並同步開展太赫茲通信、星地協同組網等6G預研試驗,為未來技術疊代預留充足接口與資源保障。
總結來看,我國通過構建「技術研發標準制定規模部署」的全鏈條創新體系,在5GA網絡建設、關鍵技術突破及國際標準引領方面已形成顯著優勢。隨著政策支持持續加碼和跨行業應用生態不斷完善,預計到2030年將實現6G技術的系統性突破,並在全球新一代通信產業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更多5G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5G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