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數位化轉型加速推進,財政部聯合稅務總局、中國人民銀行等九部門共同發布重要通知,明確將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推廣作為提升全社會會計信息化水平的核心任務。通過標準化的電子憑證處理流程,企業與機構能夠實現財務數據的高效流轉與精準管理,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時代的治理現代化進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電子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及配套規範要求,已參與電子憑證試點的開具端單位,應重點提升電子憑證生成與分發的技術支撐能力。此舉旨在夯實數據標準應用的基礎,確保電子憑證在傳遞過程中符合統一的數據格式和安全標準,為後續接收方處理提供可靠保障。相關部門特別強調,此類單位需結合業務場景優化系統功能,以滿足不同行業對電子憑證的多樣化需求。
對於已實現全流程處理的接收端單位而言,下一步目標是擴大標準化應用範圍。具體包括:一方面增加支持外部電子憑證的種類覆蓋,如發票、合同等高頻業務單據;另一方面加速推動內部紙質憑證的電子化與結構化改造。通過深化數據標準在財務核算、審計監督等環節的應用,可顯著減少人工干預,提升會計信息質量,並為跨部門協同提供技術支撐。
針對部分尚未全面推廣的單位,政策明確要求其加大推進力度。這些單位需以試點經驗為基礎,制定分階段實施方案,優先在核心業務場景中部署電子憑證處理系統,並通過培訓與技術支持確保所有會計主體順利接入標準體系。此舉不僅能降低重複錄入成本,還能為後續數據互聯互通奠定基礎。
未參與前期試點的單位可根據自身條件選擇「漸進式」路徑:首先梳理現有業務流程中的電子憑證需求,再結合行業最佳實踐逐步搭建符合國家標準的技術架構。政策鼓勵此類單位主動對接已成熟的解決方案供應商,並通過階段性驗證確保實施效果。
總結與展望
此次九部門聯合推動的電子憑證數據標準應用,標誌著我國會計信息化建設進入規模化落地階段。從強化開具端能力到擴大接收端覆蓋範圍,再到引導非試點單位有序加入,政策設計兼顧了不同主體的發展現狀與目標需求。通過統一標準、分層推進的策略,預計將有效解決傳統紙質憑證效率低、易出錯等問題,最終實現全社會會計數據資源的標準化整合與高效利用,為數位化治理提供堅實支撐。
更多電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