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中國工程機械領域迎來重要轉折點
近年來,隨著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深化,我國挖掘機市場存量規模顯著增長。然而,在行業成熟度提升的背景下,用戶需求已從單一性能指標轉向全生命周期價值管理。在此趨勢下,2025年5月15日至18日於長沙舉辦的國際工程機械展上,首份聚焦設備長期價值評估的《挖掘機產品三年保值率榜單》重磅發布,標誌著行業正式邁入以「價值競爭」為核心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當前,中國工程機械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變革。用戶對設備全生命周期成本的關注度持續攀升,不僅關注初始購置價格,更重視使用過程中的維護效率、殘值保障及二次流通溢價能力。此次發布的三年保值率榜單,通過量化設備在不同階段的市場價值留存比例,為行業提供了衡量產品長期競爭力的關鍵指標。該榜單覆蓋微挖、小挖、中挖、大挖、超大挖五大品類共100款主流機型,填補了行業內對設備全生命周期價值評估的空白。
榜單以資產評估領域的市場價格法為核心計算邏輯,結合十年間數萬條真實交易數據,確保結果兼具權威性與時效性。具體公式為:三年保值率=(當前二手市場價÷三年前新機價格)×供需波動係數×100%。通過這一模型,既考量了設備性能、耐用性和市場需求變化對殘值的影響,也反映了不同噸位機型在施工場景中的實際價值分化趨勢。例如,在微挖領域,高保值率機型往往因維護成本低、適應性強而獲得市場青睞;而在超大挖品類中,智能化功能和大型工程適配性則成為關鍵加分項。
對主機廠商而言,保值率數據倒逼企業從「銷量導向」轉向「質量優先」。高保值率產品不僅能增強政府及大型施工企業的採購信心,還為品牌溢價能力提供支撐。例如,某頭部品牌的中挖機型憑藉穩定的性能表現,在榜單中位列同類產品前三名,直接帶動其新機訂單量環比增長15%。
對用戶群體而言,保值率已成為設備投資回報率的核心參考指標。通過對比不同機型的三年折舊成本與轉售溢價空間,用戶可更精準地選擇「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的產品。例如,在融資租賃場景中,高保值率設備通常能獲得金融機構提供的更低利率或更靈活還款方案。
對金融及租賃機構來說,榜單數據為殘值評估提供了標準化依據。過去依賴經驗判斷的二手設備估值難題得以緩解,有效降低了資產持有風險,推動行業融資效率提升約20%。
此次榜單發布不僅是技術指標的進步,更是行業生態升級的里程碑事件。通過建立「價值競爭」新範式,主機廠商需在研發階段強化設備耐用性與智能化設計;用戶採購決策更趨理性化,促進市場資源向優質產品集中;金融機構則能基於數據優化風控模型,推動二手設備流通效率提升。
未來,隨著評估體系的持續完善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深化,保值率指標有望進一步細化至不同使用年限、工況場景及區域市場的差異化分析,為行業提供更精準的價值管理工具。
總結:一場從「銷量」到「價值」的深度變革
首份挖掘機三年保值率榜單的發布,不僅重塑了行業對設備全生命周期價值的認知,更為主機廠商、用戶和金融機構搭建起共贏的合作橋樑。這一創新實踐既符合中國工程機械市場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也為全球同類產業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提供了重要參考。未來,隨著評估體系與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展,保值率指標將持續推動行業向更健康、更具競爭力的方向邁進。
更多挖掘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挖掘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