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1日,隨著寧新新材、領湃科技等固態電池相關企業股價強勢上漲,市場對這一下一代電池技術的關注度持續升溫。近期從技術研發到政策支持的多重信號表明,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正進入關鍵窗口期,產業鏈各環節加速布局,行業生態體系不斷完善。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電池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在5月深圳國際電池展會上,星源材質、豪鵬科技等企業集中展示了針對半固態及全固態電池的創新材料。其中,國軒高科宣布其0.2GWh全固態電池中試線已建成,並有4家以上客戶完成准固態電池上車測試。恩捷股份則透露,硫化物電解質粉體已實現噸級產能,正推進千噸級產線建設。這些進展標誌著固態電池從實驗室研發向產業化應用邁出重要一步。
電解質材料作為固態電池的核心壁壘,當前硫化物、聚合物等路線的技術攻關取得顯著成果。寧德時代明確2027年實現全固態電池小批量生產的目標,而比亞迪已下線60Ah全固態樣品計劃同步推進裝車驗證。券商研究顯示,工藝設備成熟度仍是產業化關鍵瓶頸,掌握精密塗布、薄膜封裝等技術的廠商將率先受益於行業爆發。
新能源汽車企業正成為推動固態電池落地的核心力量。多家主流車企已設定2025-2030年裝車規劃:長安計劃2026年啟動驗證,廣汽2026年實現量產應用,比亞迪目標在2030年後大規模推廣。根據行業預測,到2030年固態電池將占據新能源汽車10%的市場份額,對應動力電池需求超500GWh。
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25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明確將全固態電池納入重點研發領域。這一頂層設計為技術攻關提供方向指引,推動行業加快制定耐久性測試、在役檢測等關鍵標準。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產業鏈企業正加速構建"材料-設備-應用"的生態閉環。
當前固態電池板塊呈現高成長特徵,券商分析認為行業已進入"預期兌現期"。短期機會集中在中試線投產驗證階段的企業,這類公司可通過技術參數疊代獲得估值溢價;長期則需關注掌握電解質材料、正負極改性等核心技術的供應商。數據顯示,到2030年全球全固態電池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72億元,產業鏈各環節企業正通過專利布局與戰略合作爭奪先發優勢。
總結:站在2025年的產業節點回望,固態電池領域呈現出技術研發加速、資本持續湧入、政策精準支持的三重共振。從實驗室到量產線的跨越雖仍面臨技術驗證和成本控制挑戰,但車企明確的時間表與頭部企業的產能規劃已勾勒出清晰發展路徑。隨著材料體系優化與工藝設備突破的持續推進,固態電池有望在2030年前後實現規模化應用,重塑動力電池產業格局並推動新能源汽車邁向新階段。
更多電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