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總字數:724)
近年來,高速公路智能化收費系統持續升級,但仍有部分運輸從業者試圖通過非法手段規避費用。近日,重慶交通執法部門成功破獲一起跨省長途貨運車輛偷逃高速通行費案件,通過技術手段精準鎖定違規行為,並追回應繳費用。這一案例再次彰顯了智慧交通監管對違法行為的有效震懾作用。
2025年5月19日,重慶繞城高速空港東收費站工作人員發現一輛河北籍大貨車下道時出現通行費異常。數據顯示,該車於5月12日從G65巴南站駛入高速公路後,途經湖北、河北等多個省份,累計行駛里程達5885公里,但系統記錄的繳費金額僅為3500元,明顯低於正常標準。
執法人員立即調取車輛通行軌跡與計費數據交叉比對,發現其OBU(車載電子標籤)在多個路段存在信號缺失現象。進一步核查確認,該車自駛入高速起便通過物理遮擋方式干擾設備識別,導致龍門架系統未能完整記錄實際行駛路徑及里程。
重慶交通執法總隊高速公路第一支隊依託全國聯網收費系統,聯合沿線省份交通部門追溯車輛通行軌跡。通過分析近7天的門架交易數據與監控影像,執法人員完整還原了該車故意遮擋OBU設備的過程,並固定其逃避計費的關鍵證據鏈。
在確鑿的數據面前,涉事駕駛員承認違法行為:為減少長途運輸成本,在多省份高速路段採取遮擋OBU設備的方式偽造行駛路徑,企圖利用系統漏洞降低應繳費用。這種行為不僅擾亂了高速公路收費秩序,更違反了《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相關規定。
根據調查結果,執法部門依法責令駕駛員補繳全部通行費差額,並依據相關法規處以罰款。此次行動中,交通執法人員通過「技術溯源+數據比對」的高效協作模式,在48小時內完成案件偵破與費用追繳,展現了智能化監控體系在打擊逃費行為中的核心作用。
此案的成功處置凸顯了高速公路收費系統升級的必要性。未來,隨著跨省稽核機制完善和非現場執法手段普及,類似違法行為將面臨更嚴密的技術防範與法律約束。交通管理部門提醒廣大運輸從業者:任何企圖通過遮擋設備、繞行路徑等方式偷逃通行費的行為均屬違法,最終將承擔更高額的經濟損失及信用懲戒。
總結
本案以「數據驅動+精準打擊」模式高效解決跨省收費爭議,既維護了高速公路運營秩序,也為行業提供了典型執法範本。隨著全國聯網收費系統深化應用,科技手段將持續賦能交通治理,為構建公平、透明的道路運輸環境提供堅實保障。
更多高速路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高速路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