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國民生活質量提高,休閒保健產業近年來在我國獲得了較快發展,日漸成為中國服務業的重要支柱。與此同時,部分專家指出,我國休閒保健產業總體還呈現「弱質」狀態,發展中面臨多頭管理、無序競爭等一些瓶頸問題,亟須突破。
「休閒保健產業」涵蓋我國第三產業的大部分,是以旅遊業、體育業、文化業、餐飲業、娛樂業、洗浴業、保健業為骨幹而形成的滿足人們休閒保健需求的經濟形態和產業系統。近年來,休閒保健產業在我國獲得了較快發展,據中國保健協會休閒保健專業委員會統計,全國已有休閒保健企業60余萬家,相關連結產品企業300余萬家,年產值超過2000億元,休閒保健產業已日漸成為中國服務業的重要支柱。
美國《時代》雜誌早在1999年預言:2015年,已開發國家將進入「休閒時代」,發展中國家將緊隨其後。休閒、娛樂及旅遊業將成為下一個經濟大潮,並席捲世界各地。專門提供休閒的第三產業在2015年左右將會主導勞務市場,在美國GDP中占有一半的份額。在2015年這段時間,新技術和其他一些趨勢可以讓人們把生命中50%的時間用於休閒。
休閒保健產業在中國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保健協會休閒保健專業委員會會長劉玲說,若按全國20%的人口參與休閒,全年人平均消費2000元計算,便可以形成近3億人口和6000億元消費的廣闊市場。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國民生活的提高,這個比例還將擴大。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發展休閒產業都無法比擬的巨大優勢。
但劉玲等業內人士同時也認為,中國休閒保健產業由於體制障礙、發展時間短等因素在發展中還面臨一些瓶頸問題。休閒保健產業涉及旅遊業、體育業、文化業、餐飲業、娛樂業、洗浴業、保健業等多個領域,因此,出現了多頭管理,缺乏協調,競爭無序的現象,呈現出社會管理的缺位或不作為的局面。與西方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休閒保健產業總體上還處於一種單體規模小、效益低、缺乏有序發展的狀態。比如,一些休閒保健企業發展中不注意打造品牌,難以適應高檔次的需求;一些休閒產業的功能主要集中於吃、住、游、玩4個方面,產品相同,質量較低;休閒保健專業人才匱乏,沒有專門的人才培養學校,從業人員素質較低,缺乏專業的管理和技能。
針對上述休閒保健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張軍擴、中國保健協會會長張鳳樓等專家認為,中國休閒保健產業當務之急應成立行業協會協助政府相關部門,解決社會管理的缺位問題,提供充足、有效的市場調查數據和分析報告,制定行業服務參考標準、行業價格調控機制、行業技術應用標準,規範行業無序競爭,以扭轉中國休閒產業的「弱質」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