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羅非魚技術培訓與產業發展研討會上,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所長李金秋認為,福建省應鞏固原有的優勢,加大投入力度,充分挖掘產業的潛力,做大做強羅非魚產業。
李金秋分析,雖然近年來福建羅非魚產業發展步伐放緩,產量先後被廣西、海南趕上,占全國的比重不到10%,但仍為羅非魚主產區,做大做強羅非魚產業福建省仍具有很大的潛力。因為福建省水源豐富,水質好,水產養殖業基礎好,80多萬畝水庫發展羅非魚養殖潛力極大,位處閩南地區的近20萬畝的小型水庫、小山塘水庫,更是發展羅非魚精養的好地區。與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相比,福建在鮮活羅非魚直銷上海、無錫、南京等大城市上也獨具明顯優勢。
李金秋認為,政府應加大對羅非魚產業的支持力度,圍繞「優質、高效、高產、生態、安全」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制定羅非魚產業長期規劃;要加大對羅非魚產業的科技投入,並以羅非魚為對象,抓緊建立水產品全鏈可追溯跟蹤系統;要加強羅非魚產業鏈的整合與品牌培植,建立幾個高標準、高新技術支撐、規模化的外向型羅非魚出口生產示範基地,形成幾個「育苗、養殖、飼料、加工、銷售」各環節緊密合作的產業聯盟,有利於提高羅非魚產品質量,打造品牌,開拓市場。
據了解,福建省與廣東同為我國最早進行羅非魚養殖的省份,至今己有50多年歷史。羅非魚是我省淡水養殖單一品種產量達10萬噸的少數品種之一。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我省羅非魚養殖面積達12萬畝,產量為9.6萬噸,產值7.3億元。羅非魚加工品出口量為2.9萬噸;出口金額為0.46億美元。羅非魚產業為福建省漁民增收、漁區繁榮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