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為電機、家電行業「頭道工序」矽鋼片沖剪套裁專業化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由於一個廠「單幹」與社會化「套裁中心」加工矽鋼片效益不一樣,如「單幹」因套裁餘地小,利用率低,產生余料多,成本高、而「套裁中心」套裁餘地大,利用率相對高,成本相對低,所以,近幾年來,社會上專業化矽鋼片沖剪套裁中心象「雨後春筍」一樣,特別是「江蘇、浙江、上海」地區發展更快,它們具有較大的規模了,生產設備不僅有衝壓機還有鑄鋁機械、疊片機,有的甚至還有開模具分廠(車間),它們的特點是:(1)加工批量大,成本相對低一些,加工費相應也低;(2)加工速度和周期短能適應委託企業的「短、平、快」計劃需求;(3)大小電機搭配矽鋼片綜合利用率高,可以為委託企業降低採購成本等。
一、對冷軋矽鋼片進行「縱切分條、橫切開平」流通加工企業。
某些專業經銷冷軋矽鋼卷流通商,為了「多做生意,做活生意」開闢了對母卷進行「縱切分條、橫切開平」延伸服務,方便下游企業,它的優勢是:
1、有些「套裁中心」是用「單台」普通沖床加工的,它「吃」的平板料,無法使用卷料,需要「橫切開平」。
2、某些外資、合資企業,對矽鋼片分條是外包的,如果採購了矽鋼卷,還要找「分條廠」短撥要運輸費,出庫要「起吊費」,而在有加工設備流通商處「分條」上述費用省掉了。
3、一些小企業因「天車」噸位有限,無法起吊超過5噸的母卷,而鋼廠生產的矽鋼卷越來越大怎麼辦?它就必須找有分切小卷流通商「開一刀」便於運輸。
4、當市場資源緊缺時,流通商對「既採購冷卷又加工分條的」肯定優先保證資源。一般來說:只「橫切開平、縱切分條」簡單加工的套裁中心是由流通商開辦的,只能說是「流通淺加工」,凡是有資源又分條的加工廠,任務比較足,而單純承接加工而無自身資源的有相當的加工廠處於「吃不飽」的狀態。
二、由原先生產電機,家電的「沖床車間」演變為社會化矽鋼片套裁企業。
這些社會化套裁企業是「沖床車間」,它們主要服務對象是「老廠」,在此基礎上承接社會上的加工任務,它的特點是歷史悠久,技術力量較強,模具庫存量大,但設備相對陣舊,如加工電機的,基本上是單台普通沖床,「踏一腳,沖一片」(當然也在改進成半自動的聯沖),由於速度邁、衝出來是散片,可以吃點 「粗糧」如讓步產品、利用材、頭尾卷邊角料等。
三、外資進入國內開闢的矽鋼片套裁企業。
改革開放以來,一些外資開辦的矽鋼片套裁企業,它們的設備基本上是進口的高速級進沖,噸位大,速度快模具基本上是雙排甚至是叄排沖、散片「自動卯合」對定轉子沖片「同板差」,疊片係數有嚴格的標準,然後再恆溫式退火,鑄鋁後送到外資主機廠繼續加工成「終端產品」,由於高速沖精度高,它吃的是「細糧」矽鋼片是國外進口的或用國內主流鋼廠生產的,對材質有嚴格的要求,要校對「質保書」有嚴格的測試手段。
四、既加工分條沖片承接外包任務又自己生產電機「終端產品」。
運行此操作模式有相當部分是民營企業,它們的特點一是機制相當靈活,凡是市場有需求的它們就做,如為了適應不同消費層次,它們的設備是「現代化與傳統相結合」為了沖熱軋矽鋼片平板料它們有單台普通沖床,為了做Ei片,家電產品,它們有高速結進沖、高速沖既有進口的也有國產的,對電機沖片量小的,為了節約模具費用,它的沖片槽形是用「機關槍」槽沖單道模打的,為了抗風險,既加工承接沖片業務,又自己生產電動機、發電機等,「不吊在一棵樹上「有點東方不亮西方亮」味道。由於機制和體制的差異,以上矽鋼片套裁企業各有特點,它們各自對應了不同消費層次,所以加工費也不盡相同,如有的縱切分條,因包裝要求不同,高的加工要數百元一噸,而有的僅幾十元一噸,又如沖園片有的要收加工費,有的以廢料抵沖加工費。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矽鋼片套裁沖剪加工為下游企業工藝性外協開闢了一條新路它對提高矽鋼片綜合引用率,優化資源市場配置,適當降低主機生產企業採購成本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所以它在運作中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當然,也要防止「一哄而上」過度發展也必然會陷入無序競爭,少數「吃不飽」的套裁企業就是最好的「鏡子」。
更多矽鋼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矽鋼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