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以來,全球膠印機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各大膠印機製造商不惜巨資對膠印機進行了革新與研發,膠印機溶入的高新技術與性能曰趨成熟。各類平張膠印機,中、小幅面、大幅面、超大幅、商業和半商業捲筒紙膠印機、報業捲筒紙膠印機等,其技術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給印刷用產帶來寬闊的選擇福祉。
雖然數碼印刷給印刷領域帶來新的機遇,但傳統膠印仍然占有最大的市場份額,據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在世界範圍內的膠印印刷占據了各種印刷方式中65%的市場份額。面對龐大的市場需要和吸引力,加上印刷市場成本上升,工價滑落,引發了各大膠印機製造商為適應市場變化與發展而不斷研發、推出各類新款膠印機,滿足用戶適應市場競爭的需求。縱觀膠印機市場的發展潮流,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和分析:
操作更安全、簡便,快捷
以人為本是現代膠印機設計追求的目標和根本的宗旨,印刷機只有達到人機合一才能使機器發揮出最大的效能。隨著印刷市場競爭的加劇,膠印機的印刷速度已經越來越快,大幅面的膠印機已達每小時13000-15500印次,中幅面則高達每小時18000印次,小幅面也達到每小時15000印次。
目前大多數膠印機製造廠商已把先進、高靈敏度的傳感技術如紅外線、超聲波引入到高速運轉的機件上,作為保護屏障,當操作人員進行調機、整理、清潔等工作時,一旦肢體不小心進入機器運轉領域,傳感器隨目口發出信號,機器就會停轉,避免造成人員傷害。對操作空間小,操作技巧要求鬲,難度大,操作頻繁,強度大的場合多改進為機電自動作業,徹底杜絕操作中的安全隱患。如印版、橡皮和壓印滾簡的清洗、保養,過去都是手工操作,現已採用機械化作業,又如上版、調版、規矩、擺動器咬牙和收紙滾筒防蹭髒支輪等調整都已實現全自動或半自動。
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
隨著全球信息化進程的力口快,人們對印刷機的需求已不再停留在滿足能印刷這最基本的功能上,更主要是代替人的思維、判斷、診斷機器狀態,並迅速作出反應不口調整,這體現了機器在處理信息與數字的智能化程度。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各大品牌膠印機的機械構造已非常相近,但在膠印機溶入電子信息、數位技術方面,正處於激烈爭奪這一領域的制高點。
膠印機在印刷中的技術難點之一是水墨平衡,隨著變頻調速電機獨立驅動水輥結構取代原有機械結構,著水量已不再隨機器速度變化,而由操作人員根據印品工藝要求進行任意調整,大大提高了水墨平衡技術。但人與人之間對著水量認識的差異,對環境條件把握及技術水平與能力技巧的差異,導致印品的質量出現天壤之別。現在技術人員正嘗試把各種複雜情況所需的工藝參數製成軟體,預置在膠印機內,操作人員只要輸入相關數據,啟動水墨平衡軟體系統,機器目口按最佳程序運行。同樣,膠印機的故障診斷、突發事件處置、特種工藝需求等這些過去靠人工完成的工作,現正被現代智能化功能逐步替代,相信隨著自動控制軟體的開發,印刷機總有一天會成為人人都能駕馭的機器。
自動化、多色化、雙面化
提高生產效率的首要條件是引進高自動化程度的設備,目前膠印機的自動化程度、操作性、完善性都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膠印機在進行印件印刷的同時,可精確對新印件的各項印刷參數進行預置設定,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投入下一批活件印刷,使印前準備時間大大縮短,在幾分鐘內就可完成。高度自動化將是今後平張紙膠印機追求的方向,其結果可使生產效率躍上一個更高的台階。
雙面印刷已有多年的歷史,但最早的雙面印刷都以文字印刷為主,正反革色。隨著多色印刷的普及化,印刷業對多色化的追求已從四色、五色進入到六色、八色。在時尚印刷走俏的時代,尤其具有現代化設計特徵的表現方式,更加需要用多色膠印機來完成。如採用金屬顏色或上光使其成為高檔次的印刷品,不能簡單用油墨套印,而要用專色油墨直接在膠印機上進行同色疊印。
平張紙膠印機要戰勝輪轉膠印機,就要提高印刷附加值,當今大多數平張紙膠印機都採用聯機上光機組,一次完成厚實而又精細的上光。近年來又開始流行兩次上光,在印刷機組後配上兩個上光機組。第一上光機組進行水性上光,經乾燥後進入第二上光機組,再進行uv局部上光,經uv固化後即可得到高光澤的印刷品。
隨著膠印機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確實讓印刷用家眼前一亮,幢憬大有作為的膠印印刷市場,誘人壯志未酬。但切勿盲目追求膠印機高新技術的潮流,這樣未必能贏得市場與成功。只有把握自己產品定位與市場的務實者,才會領略成功之道帶來的喜悅。
更多膠印機設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膠印機設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