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醇醚:擴張迅猛市場難言樂觀

醇醚:擴張迅猛市場難言樂觀

2010-01-01 09:06:00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2010年,國內醇醚市場將很難隨中國經濟的復甦出現明顯改善,裝置開工率將依然偏低,行業微利甚至虧損經營在所難免。如果被業內寄予厚望的《M15甲醇汽油》、《城市燃氣用二甲醚》等國家標準及其配套標準不能如期出台,甲醇和二甲醚的產能過剩將更加嚴重,行業虧損面會進一步擴大。不過,由於經濟的復甦,國內醇醚消費總量將明顯增加,醇醚價格也將在成本推動下有所上漲。預計全年甲醇出廠價將在2200~3400元(噸價,下同)運行,二甲醚出廠價將在3200~5200元之間波動。

   產能過剩繼續存在

   從記者了解的情況看,目前國內甲醇產能已經超過3000萬噸,二甲醚產能約700萬噸,分別過剩60%和67%。2010年,隨著在建項目的投產,我國甲醇產能保守估計也將達到3300萬噸,二甲醚產能將超過900萬噸,分別再增長10%和28.6%。

   需求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的企穩回升,醋酸、甲醛、甲基叔丁基醚、農藥、1,4-丁二醇、聚甲醛等甲醇傳統消費領域的開工率將明顯提升,對甲醇的需求量將出現15%以上的增長。預計全年國內甲醇消費量將達1475萬噸左右。如果《M15甲醇汽油》及相關配套標準能在上半年出台,全年甲醇消費量有望新增500萬噸。扣除標準出台前實際上已經摻燒的300萬噸(2008年數據),則新增甲醇消費量約200萬噸,全年國內甲醇消費總量將達到1675萬噸。即便沒有進口甲醇衝擊,且國內甲醇有效產能按3000萬噸計算(新投產項目短期內大多難以達到設計能力),也將過剩44.2%。

   隨著中國—中亞天然氣管線和西氣東輸管線的建成投產,以及煤層氣產量、液化天然氣進口量的增加,2010年,我國天然氣供需矛盾有望緩解。尤其是國內外煉油能力的增長,液化氣產量將明顯增加,供不應求的狀況有望根本好轉。在這種情況下,熱值不如液化氣、傳輸與使用方便性不如天然氣的二甲醚,需求量將難以有效放大。最樂觀地估計,2010年國內二甲醚消費量同比將增長20%,達280萬噸,僅相當於900萬噸產能的31%,過剩69%。

   盈虧平衡點大幅提升

   在產能過剩的同時,醇醚企業運營成本也將大幅增長。如果算上電價、運費、水費、原料以及人工成本的上漲,預計2010年,全國甲醇平均成本將增加350元。甲醇企業盈虧平衡點將由2009年的2200元提高至2550元,二甲醚盈虧平衡點升至3900元。

   首先,從2009年11月20日起,全國非居民用電價格平均上調了2.8分/千瓦時,甲醇電力成本將增加40元;其次,從2009年12月13日零時起,國家鐵路貨物統一運價每噸千米提高0.7分錢,由於醇醚裝置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區,距主要消費地的華東、華南地區2000~3000千米,意味著每噸甲醇運費再增加20元左右;再次,國內氣頭甲醇產能占總產能的35%,雖然目前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尚未公布,但據知情人士透露,2010年國內天然氣平均價格將至少上調0.2元/立方米,氣頭甲醇企業的成本將增加200元;最後,經濟復甦引發煤炭需求量增加,將刺激煤炭價格上揚,預計今年煙煤平均價格將同比上漲50~100元,無煙塊煤價格同比將上漲100~150元,煤頭甲醇企業原料成本將增長150~300元。

   進口衝擊難以避免

   根據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公告,2010年,我國進口商品關稅總水平再度下降。對來自韓國、寮國、斯里蘭卡、印度等國的1767個稅目的進口商品,將實施《亞太貿易協定》協定關稅;對紐西蘭商品將實施中國—紐西蘭自貿稅率;對來自智利的7029個稅目的商品將實施中國—智利自貿協定稅率;對原產於新加坡的2753個稅目商品和港、澳產品實施零關稅;中國—東協自貿區將實施第四批正常關稅稅率。進口商品關稅的大幅下調,將引發更多甲醇進入中國市場。尤其中東一帶以天然氣或油田伴生氣為原料的低價甲醇,極可能以直接或「曲線銷售」的方式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對國內甲醇市場產生更大衝擊。

   由於中國經濟率先於世界其他經濟體復甦,對包括甲醇在內的化工原料的需求會比較旺盛,加上國產甲醇受成本拉動價格上漲,拉大了與進口甲醇的差距,使貿易商有利可圖。因此,2010年,進口甲醇數量將在2009年激增的基礎上再度大幅增長,預計全年進口甲醇將達650萬~700萬噸,占國內甲醇表觀消費量的40%。國內甲醇供大於求的矛盾因此會進一步加劇,價格難以隨需求放大同步上揚,國內甲醇裝置年平均開工率也將維持在50%以下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醇醚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