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披露,此次徐工機械計劃發行股數不超過發行後公司總股本20%的H股,並授予聯繫簿記管理人不超過本次發行H股股數15%的超額配售權;募集資金將用於包括境內外研發體系建設、拓展公司國際化業務、產業升級和零部件配套、建設和完善國內外營銷網絡和服務體系、補充流動資金和改善資本結構及其他一般商業用途等5個方面。
以徐工機械目前現有10.3138億股的總股本推算,如果不考慮5日同時公布的2010年「10送10」的分配預案,H股發行數量將不超過2.5784億股,超額配售數量不超過3867.67萬股。
按照此前中聯重科在去年12月發行H股的定價14.98港元/股對應的2010年16倍市盈率,比照徐工機械2010年約合2.75元的每股收益(EPS),預計徐工機械發行價約為52港元/股;這意味著徐工機械此輪H股募集資金在134億-154億港元之間。
來自國泰君安分析師呂娟的預測顯示,考慮公司目前的股價和超額配售的因素,「預計H股募集資金在120億-180億港元左右」。
事實上,徐工機械目前似乎並不缺錢。
在去年9月底完成的A股非公開發行中,扣除各項發行費用7341.75萬元之後,徐工機械合計募得49.3億元,在此後的兩個月中,募資投向的9個項目中均已陸續啟動,累計投入約9.52億元;由於其中6.4億元尚未置換完畢,因此截至去年11月30日,其募集資金專戶上還有46.18億元真金白銀。
在此次公布2010年分配預案和H股上市計劃的同時,徐工機械還表示將計劃向全資子公司徐工進出口增資7000萬元,「用於徐工進出口開拓國際業務,包括境外投資等」。
從這一角度上來看,進行首輪資產注入和募資之後的徐工機械有望像同行中聯重科學習,展開國際化併購行為。中聯重科在2008年對義大利CIFA公司的舉動,不僅鞏固了其在混凝土行業龍頭的地位,還幫助公司完成了技術升級和帶來成本優勢。去年12月23日,中聯重科已經率先成功登陸H股。
而另一家同行三一重工在去年4月22日的董事會上也審議通過了公司發行H股和上市的議案,根據計劃,三一重工將發行H股股數不超過發行後總股本的15%,同時包括15%的超額配售權。
以三一重工目前50.62億股的總股本測算,預計三一重工計劃發行的港股約為10.35億股,同樣以中聯重科16倍的發行市盈率測算出三一重工的發行價在21港元左右,因此預計其募資規模約200億港元。
改制繼續
在興業證券的分析師看來,徐工機械未來業績提升空間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管理體制改善和激勵機制到位,產能瓶頸解決和產品型譜的大型化,提高自製率和降低採購成本。
國泰君安和東方證券在最近發布的研報中分別給予了徐工機械2010年2.72元/股和2.79元/股的盈利預測,對於2011年的每股收益分別給出了3.39元和3.7元;這意味著1月5日徐工機械59.6元的收盤價對於2010和2011年的市盈率分別為21倍和16倍。
這一估值水平明顯高於同行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兩者對應2010年和2011年的市盈率約為19倍和14倍;徐工機械高出的溢價則來自於市場對於徐工集團改制的預期。
在凱雷退出之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下稱「中兵集團」)在去年5、6月份以戰略合作者的身份浮出水面,當時江蘇省政府和中兵集團簽署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顯示,後者計劃投入約150億元人民幣與徐工集團實施戰略重組;儘管此後涉及重組各方三緘其口,但市場對於中兵集團參與徐工集團的改制一直充滿期待。
如今,完成了A股非公開發行之後的徐工機械又緊隨其後公布了H股募資上市的計劃,但在5日的公告中依然沒有提及改制事宜。
國泰君安分析師預計,「徐工在完成H股發行後,將會繼續推進集團改制工作」。但需要指出的是,和去年5月份徐工機械股價處於低位不同的是,在過去半年多的時間內徐工機械的股價已經翻番,持有上市公司49.2%股份的徐工集團坐擁市值已超過300億元;這還不包括徐工集團擁有的除徐工機械以外的相關資產。
以目前放在徐工集團孵化的挖掘機業務為例,2009年該業務已經累計實現2億元銷售收入,預計剛剛過去的2010年將實現10億元的銷售,其產品型譜從6T覆蓋至35T。此前上市公司曾承諾集團相關資產達到一定的盈利水平後,將陸續注入上市公司,如今看來增長迅速的挖掘機業務有望成為注入的對象。
有市場人士分析,如果中兵集團和徐工集團完成戰略整合,對於後者最好的局面則是中兵集團的重工重機和關鍵零部件甚至重卡重汽資產均進入徐工集團,不過這種跨行業跨地域的整合難度相當大;對於徐工集團來說,完成自身工程機械類資產的整合和做大做強顯然是最為急迫的事情。
更多徐工機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徐工機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