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印刷業新技術投資熱點
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介紹,2011年全球印刷市場總產值將突破7200億美元,中國印刷市場總產值將達659.34億美元,占全球印刷市場總產值的9.16%。
全球印刷市場將呈現明顯的「東移趨勢」以中國、印度為引擎拉動的亞洲印刷市場將強勁增長。早在2006年,中國就已經取代德國和英國成為全球第三大印刷市場。
近十年來,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廠商信息,我國包裝印刷業一直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2008年我國包裝印刷工業總產值達到1550億元,比2007年的1400億元增長了10.71%,占全國印刷業總產值的32.73%。截止2009年4月30日,全國有各類印刷企業101857家,其中從事包裝裝潢印刷品印刷的企業43298家,占42.5%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中國印刷包裝行業的發展壯大,我們目前所面臨的市場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五點:1、「低碳經濟」成為主旋律;2、「食品包裝安全」成為關注焦點;3、多項相關標準正式實施;4、成本壓力加大;5、大型終端用戶要求「高質低價」。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向「低碳經濟」模式發展、更加關注成本控制和更加重視包裝的衛生安全性就成為了包裝印刷業在技術開發上的三大發展方向。在「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低碳環保產品將大行其道,並有望成為市場的主流,羅百輝認為,包裝印刷行業同樣應當在發展低碳經濟中承擔起社會責任。此外,那些能夠幫助包裝印刷企業降低損耗、減少浪費、提高成品率的技術將會受到追捧,成為未來幾年投資的熱點。
在軟包裝領域值得關注的無溶劑複合技術於20世紀70年代在德國最先興起,目前已是歐美地區主流的複合方式。無溶劑複合技術所使用的膠黏劑中不含溶劑,因此不存在廢氣排放和溶劑殘留問題,也不需要龐大複雜的乾燥裝置,工藝流程簡單數碼印刷印後加工,具有生產成本低、節能降耗、安全環保等突出優點,被公認為是未來複合工藝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
此外,有機廢氣是造成軟包裝行業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今後國家在環保方面的立法肯定會更為嚴格印刷設備,軟包裝企業必須未雨綢繆,當務之急是採取有效措施減少有機廢氣的排放量及能耗,以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的目標。通過對軟包裝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機廢氣通過吸附、還原、提純、回收並循環使用,不但解決了有機廢氣排放污染環境的問題,同時還能變廢為寶印刷工藝,將回收的有機溶劑進行循環使用。
而多層共擠複合是通過採用兩台或兩台以上的擠出機,分別擠出同類或不同類的樹脂,在同一模頭中匯合以後製成複合膜。它的優點是一次生產即可獲得多層薄膜,大大減少了生產人工和生產時間;不需要使用膠黏劑和溶劑,無需相應的乾燥裝置印刷配件,有利於環保;可對薄膜進行多樣化的結構和性能設計,成本低,阻隔效果好。
在標籤印刷領域值得關注的五大技術分別為捲筒紙膠印、數碼印刷、標籤柔印、質量檢測系統和RFID標籤。
眾所周知,膠印是印刷行業中最常用的一種傳統工藝,在不乾膠標籤印刷中大都採用單張形式印刷,直至近幾年才開始嘗試捲筒紙膠印方式。隨著不乾膠標籤自動貼標設備的普及活動,捲筒紙膠印技術在今後幾年會有較快的發展但,是從整個不乾膠標籤印刷市場來看,捲筒紙膠印方式還只是一種補充,並不能改變以凸印為主的格局。
據了解,歐美國家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應用於標籤印刷領域。國內絕大多數標籤印刷企業對數碼印刷技術仍持質疑和觀望的態度。目前PS版,僅有上海伊利時、珠海奇采、廣東正迪、北京徳記、淄博泰信等標籤印刷企業使用。
預計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傳統標籤印刷企業引入數碼印刷技術並以此作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此外,在全球範圍內,柔印在標籤行業所占的市場份額已達到55%~60%。但是我國仍以凸印工藝為主,柔印所占份額非常小。近兩年,柔印在我國標籤行業也取了可喜的成績。從長遠角度來看,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公眾環保意識的加強,柔印的優勢就會凸顯出來,其市場份額也必將逐步提升。
標籤印刷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質量檢測是生產的重要環節。從傳統人工質檢到檢測設備質檢,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外界環境的壓力也使標籤印刷企業更加重視質量檢測系統的應用。隨著國內標籤印刷業對質量檢測系統需求的與日俱增,以及質量檢測系統性能的不斷提升,其將在標籤印刷業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幫助標籤印刷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伴隨2008北京奧運、2010上海世博會的召開,RFID技術大展風采。在標籤領域,RFID技術也頗受青睞,給企業帶來許多便捷。以酒類標籤為例,五糧液茅台雙溝珍寶坊等白酒企業都啟動了RFID、標籤和管理系統;在紅酒領域噴墨,東方電子、韓碩科技、成都普什研發並攻克了RFID技術在液體及金屬包裝環境中易受干擾的難題。
隨著時代的不同,印刷包裝市場的投資熱點也會有所不同,但有一點是恆久不變的,那就是只要包裝印刷企業勇於創新和發展,就一定能達到創造更大價值和贏得更大發展空間的目的!
印刷複製產業在新聞出版行業中所占比重最大,是《關於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所提五大「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該《指導意見》對印刷複製產業發展的要求,讓印刷複製產業發展方向更加明確、方法更加清晰。日前,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就推動印刷產業結構性調整的措施進行了解讀。
印刷業是一個依靠科技進步實現發展和升級的行業。因此,要調整產業結構,必須緊緊依靠技術進步。羅百輝認為,國內印刷業要跟蹤國際印刷技術和工藝的最新發展,力爭在數字印刷、直接製版、高速多色單張紙、捲筒紙膠印、凹印、柔印等關鍵技術和印刷新標準應用等方面取得突破。要儘快啟動數字印刷和印刷數位化等重大工程,重點突破噴墨數字印刷、數字資產、直接製版、數字打樣、數位化工作流程等關鍵技術,通過重大技術創新帶動全行業技術升級。面對數位化的現狀,羅百輝表示,政府鼓勵支持數字印刷新業態的發展,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基礎上,加快裝備自主化的突破。要引導國外大型印刷設備及原輔材料供應商在國內投資設廠,通過本土化、自動化生產,降低成本和售價。
在印刷質量監督管理體系方面,要繼續制定、修訂完善印刷質量標準,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形成較為完備的印刷質量標準體系。要監督印刷企業嚴格按照質量標準組織生產,健全印刷產品監督檢測方法程序,研究制定印刷企業進貨、生產、出貨檢驗檢測程序,健全檢測機構職能,逐步提高印刷企業特別是中小型印刷企業的質量水平。要繼續以印刷質量為抓手,強化對印刷業的監管職能。
在發展環保印刷,淘汰落後產能方面,一是制定出台綠色環保印刷標準,通過標準制定和實施工作推動整個印刷業提升質量水平,進行結構調整,實現集約發展。二是注重培育印刷環保新產品,要建設符合環保要求、節約能源、資源回收利用好的印刷工藝流程,使用環保原輔材料,禁止使用有毒害副作用的原料,減少環境污染,保護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的身體健康。三是淘汰印刷低端落後產能,要進一步完善退出機制,明確技術設備淘汰標準,量化淘汰指標,加大淘汰力度。力爭3年內淘汰一批技術裝備落後、生產效率低下、資源能源消耗高的產能。
目前,印刷基地的建設正在推進中,政府也正在為《建立印刷示範基地的指導意見》的出台進行調研。在著力建設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3個印刷產業帶的基礎上,對全國正在建設的印刷園區進行評估、整合和調控,通過政策、區位、資源、市場和技術五大導向,推動印刷業資源集中,引導印刷企業集約化經營,提升綜合競爭力。
除了建設印刷基地外,政府還支持具有自主品牌產品、市場競爭力強的骨幹企業發展壯大。引導具有先進印製水平、經濟規模和效益突出、有能力參與國際競爭的骨幹印刷企業和技術創新型企業、專業化配套企業和相關產業鏈優勢企業成為印刷示範基地,培育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專、精、特、新為特點的不同印刷產業集群。通過骨幹企業的示範效應,對分散的印刷產業鏈資源進行整合,實現印刷生產能力的合理配置,推動印刷產業的整體轉型與升級。
更多包裝印刷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包裝印刷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