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冶金裝備承包能力有待加強

冶金裝備承包能力有待加強

2011-01-01 10:50:14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鋼鐵要發展,裝備須先行。鋼鐵行業未來的發展要求冶金裝備製造業不僅做大,更要做強,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國產裝備市場發展空間逐漸擴展

  專家認為,我國冶金裝備國產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九五」到「十一五」期間,我國針對熱連軋和冷連軋設備進行了技術攻關,使軋機製造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表面上看,國內大型企業的新增設備仍以進口為主,但這種引進的內涵已經發生了變化。冶金設備市場供給能力的增強,使國外設備的價格下跌,鋼鐵企業的設備採購成本也隨之降低。國內中小民營鋼鐵企業從成本和維護角度考慮,往往願意購買國內設備。由於國內競爭的加劇,國外裝備製造企業越來越多的與我國裝備製造企業聯合進行製造,合作比例已經達到總合同額的50%~60%。國外先進企業的介入,使國內裝備製造企業創新能力大大加強,製造水平顯著提升,發展空間也越來越大。

  專家認為,鋼鐵企業從成本因素考慮,會選擇性價比較高的國內產品,原因是國內產品的價格要比國外產品低1/3甚至l/2。儘管寶鋼的5米軋機是從國外引進,但與以往的一攬子引進不同,寶鋼大量選用了國產設備。雖然我國企業傳動和控制系統的製造能力與國外相關企業相比較弱,但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一重、二重在大型設備如大型冷熱連軋機、寬厚板軋機研製方面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優勢,太重則在軸承、矯直機等輔助設備製造方面業績突出,大連重工在中小型連鑄機製造上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相關人士指出,我國燒結、球團、高爐冶煉等鐵前系統的設備製造技術較為成熟,但在煉鋼、連鑄和軋鋼方面設備製造技術的成熟度和先進性與國外企業相比仍有差距,導致目前我國連鑄機、軋機進口相對較多。但冶金設備進口量增加,並不能簡單歸因於國內設備研製水平不敵國外,這裡面有很多深層次原因,如鋼鐵行業的發展過於集中,在一個時期內超過了國內製造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很多鋼廠由於投資規模大、進度快,在國內裝備製造企業製造能力飽和的情況下,不得不從國外引進。以中厚板軋機為例,我國4米以下的軋機基本實現了自主設計製造,4米軋機也具備了製造能力,但是由於交貨期的限制,很多還是從國外進口。總的來看,國內一些大型礦山設備、大型高爐系統、大型板坯連鑄機、5米以上大型寬帶鋼熱連軋機等尚需進口,主要是受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一是裝備製造的材料和技術水平,二是裝備製造企業的製造能力、交貨期、性能和運行穩定性,三是裝備製造廠商的業績。

    加強協同合作與技術創新是關鍵

  目前,制約冶金裝備製造業實現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行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對外依存度較高,缺少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二是粗放的發展方式還沒有根本轉變,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低,產業鏈不完善,規模和集聚效益差。以軸承行業為例,全世界近80%的軸承由8家跨國公司生產,而我國軸承企業約幾千家,排名前10位的軸承企業銷售額合計僅占全行業近40%的份額。三是產業基礎薄弱,基礎製造技術、基礎元器件、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發展滯後,高新技術與傳統裝備工業改造結合不夠,信息化程度不高,遠不能適應中國工業化進程的需要。


  業內專家認為,未來冶金裝備行業的市場競爭關鍵看企業的市場定位、產品質量和服務配套。我國冶金設備在設計、製造和功能研究設置上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且國外的核心技術還沒被我們所掌握。因此,我國冶金裝備製造企業在增強自主研發能力的同時,更要密切配合,真誠合作,在裝備產業鏈上做「文章」。


  注重技術創新。有說法認為鋼鐵企業對待國產設備和進口設備的態度有很大不同,總是認為國外的好。對此,有專家表示這並不絕對,鋼鐵企業考慮的是裝備製造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首先,他們對設備的第一要求是具備可靠性和穩定性。國外知名企業由於豐富的設備製造經驗和諸多成功的項目總承包背景,深受國內鋼鐵企業信賴。其次,國外很多技術和工藝固化在其出售的設備上,如控制系統、輥系、輥型。國內雖然可以生產出同類設備,但操作技術仍然需要國外支持,而國外裝備製造商往往要求技術和產品同時引進。國內基礎研究薄弱,用於新產品、新工藝研發的投入力度不足,致使原創性技術創新成果少,忙於應付消化吸收引進技術,缺乏二次開發能力。其結果是只能跟在別人後面走,關鍵技術受制於人,在國際分工中不可避免地處於低端地位,難以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同時,由於體制原因,我國生產技術、工藝技術和裝備製造技術三者無法成套。因此,雖然裝備製造企業掌握其製造技術,但因未能掌握生產工藝控制技術,所以失去了承包設備的機會。

  加強協同合作。我國設計部門、製造部門和用戶的分割,導致很長時間以來裝備國產化和企業自主創新的進展緩慢,這也是重大裝備技術實現國產化的體制性障礙。此外,專家指出,總承包能力欠缺是國內裝備製造業目前的「瓶頸」。只有工藝、技術、設計、製造相結合,才能使鋼鐵企業的項目順利完成。國外一些知名的裝備製造企業自己本身就有鋼廠,有助於工藝和裝備的良好銜接。據悉,針對某些特定的設備項目,寶鋼與西馬克、鞍鋼與三菱重工開展了深度合作開發,這對提升我國裝備製造業技術和設備輸出能力產生巨大作用。鋼鐵企業憑藉其雄厚的實力和技術經驗,在設備成套輸出方面也能取得好成績,這不僅為鋼鐵企業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也為冶金裝備製造企業未來發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冶金設備的開發製造與鋼鐵行業緊密相關,裝備製造企業必須與鋼鐵企業保持緊密聯繫,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增強技術競爭力,提高服務能力和信譽,加強綜合實力,這是其決勝市場、推進裝備國產化的必由之路。

  中國冶金裝備製造業的比較優勢是明顯的。這種比較優勢已不僅僅體現在數量龐大、供給源源不斷的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方面,還體現在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巨大的國內市場規模和潛力等方面。冶金裝備製造企業應該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把握行業轉型機遇,努力做大、做強,爭取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從日益嚴格的市場要求中尋找機遇

  鋼鐵業的聯合重組、產業布局、結構調整是「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冶金裝備製造業在此期間面臨巨大的市場。目前我國冶金裝備業屬於多層次、不同水平共同發展階段,與「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期間,國家的環保法律法規將更加嚴格,節能減排任務更艱巨,鋼鐵行業的壓力也更大。因此,無論是在政策層面還是市場層面,對冶金裝備製造業的要求均越來越高。

  政策機遇。在「十二五」期間,按照《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凡新上項目高爐必須同步配套高爐余壓發電裝置和煤粉噴吹裝置,焦爐必須同步配套干熄焦裝置並匹配收塵裝置和焦爐煤氣脫硫裝置,焦爐、高爐、轉爐必須同步配套煤氣回收裝置,電爐必須配套煙塵回收裝置。鋼鐵企業根據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建設污水和廢渣綜合處理系統,採用干熄焦,焦爐、高爐、轉爐煤氣回收和利用,煤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高爐余壓發電、汽化冷卻,煙氣、粉塵、廢渣等能源和資源回收再利用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資源回收利用率,並改善環境。

  市場機遇。目前在各鋼鐵企業中,先進和落後裝備技術並存。如大中型鋼鐵聯合企業採用國際先進的技術和裝備,噸鋼綜合能耗指標較低,但也有相當數量的小煉鋼企業有落後技術裝備存在,其能耗高、排放量大。由於冶金裝備平均容量偏小,造成企業能耗高、污染物排放多、生產效率偏低。這就意味著鋼鐵行業走低碳道路必須加速淘汰落後。對冶金裝備來說,為適應鋼鐵產業的低碳轉型,產品須向大型化、高效化、自動化、長壽化、生產過程環境友好方向轉型。

  鋼鐵行業發展低碳經濟和推動節能減排將引發裝備製造業發展模式的轉變,即從過去粗放地追求規模的發展方式向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競爭力的發展方式轉變,這也成為未來「十二五」裝備製造業發展方向和戰略突破點。

更多冶金裝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冶金裝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