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沈福鑫告訴網易財經,「他們(指新加入光伏產業鏈的企業)的苦日子在後頭。」據了解,因今年上半年需求不振,上游多晶矽價格下滑幅度較大,浙江太陽能光伏業新兵,感受了撲面而來的寒氣。用沈福鑫的話說,「如果今年的行情都像一季度這樣,那明年浙江中小光伏企業會有三分之一不得不轉行。」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目前中國光伏業的瓶頸和問題是制度性的,僅靠一線企業的努力,無法破解「製造大國,內需小國」和技術市場「兩頭在外」困境。
上半年訂單銳減新投產企業持續虧損
7月13日,國內多晶矽門戶網——凡宇資訊網報導,國內太陽能級多晶矽現貨價格跌至40-42萬元/噸(人民幣),比7月初每噸52.4萬元的價格更下跌了10.4-12.4萬元/噸。
與去年下半年相比,這個價格可謂寒氣逼人。同時,去年下半年如潮的訂單,今年突然消失。規模型光伏企業或許可以依靠長單熬過嚴寒,但新投產的企業,從一開始就進入飢餓期。
其其光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其其光能),位於紹興縣濱海工業園區。按計劃進度,其其光能的廠房在上個月(即今年6月)完工,同時其400MW全自動多晶矽太陽能光伏電池及組件生產線也同期投產。
其其光能負責人周曉明非常擔心訂單問題,他告訴網易財經,去年他們計劃投資光伏業時,並沒有想到今年的行業不景氣會到如此程度。「沒想到才半年時間,光伏業就從訂單來不及接,變成沒訂單了。」
據網易財經了解,其其光能由紹興其其熱電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人民幣,在去年9月開建廠房,並同時啟動光伏電池和組件生產線建設。
去年10月,由家用電器行業進入光伏組裝環節的恆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升光伏),情況比其其光能稍好,但其訂單數很少,且不穩定。
恆升光伏銷售經理黃惠對網易財經表示,「情況確實不太好,訂單很難拿。小單是有的,但不穩定,耗費太多精力還賺不到什麼錢。」
胡皖書在與網易財經交流時表示,去年上半年訂單火爆,主要是因為各家企業都在趕歐洲國家(主要是德國和西班牙)光伏補貼下調前的末班車。在他看來,去年這波行情,「透支了行業未來的需求,今年一季度出現如今這種情況,並不意外。」而隨著德國和義大利光伏上網電價補貼額度的下調,組件價格必然會繼續下跌,歐洲市場需求也會出現萎縮。
來自專業機構的行業觀察報告顯示的信息也不樂觀。行業觀察機構Solarbuzz預計,2011年全球光伏電池組件需求量約為20.4GW,增速將大大減緩。2011年的出貨量將達到23.8GW,由於供過於求,組件出廠價可能將面臨高達17%的跌幅。
據觀察,光伏電池板的主要組成部分——太陽能電池的價格,因供給量衝擊,以及歐洲削減光伏發電補貼,導致需求被抑制等原因,在今年5月開始下跌。
業內對於浙江光伏業新兵湧入光伏業前景的悲觀預測,正在成為事實。
更多光伏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光伏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