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冷行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類設備是中央空調、冰箱和實驗室、工業用的冷水機,空調和冰箱屬於極為普遍的家電用品,而冷水機則更工業化。我國製冷行業經過幾十年發展,無論是生產規模還是技術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但由於製冷設備應用領域廣泛,不同領域要求也各不相同。
隨著各行業快速發展,對製冷設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從目前看,我國製冷行業仍然主要存在三大不足。
一是技術開發資金投入不足,人才流失嚴重,國產品牌默默無聞。
眾所周知,壓縮機是製冷設備的最關鍵部件。但一提到壓縮機,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國的谷輪,他們的產品質量過硬,在市場已深深紮下了根。而國內的生產企業,為了證明自己的產品好、質量有保證,總喜歡這樣告訴用戶:我們的產品採用的是美國谷輪壓縮機。長此以往,在國人心目中已經有了這樣一個概念,只有採用了國外壓縮機的製冷設備,產品質量才有保障。而國產品牌的壓縮機將更無「出頭之日」。
二是製冷行業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與國內其他行業一樣,目前我國製冷行業高級技工人才嚴重缺乏已成不爭的事實。老技工大多數已退休,新的技工人才又補不上來,這種「青黃不接」的現象已嚴重阻礙了我國製冷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專家建議,企業應將那些有獨特技能的老技工聘請回來,讓他們帶徒弟,通過「傳、幫、帶」,緩解我國技工人才不足的矛盾。
三是對引進的國外先進技術不能及時消化吸收。在工業領域中,我國製冷行業與國外接觸算是比較早的。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就開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並建立了一些合資企業。但到目前,我國製冷行業的技術進步還遠遠不能滿足其他行業發展的需要,特別是一些尖端技術及產品仍不能自主開發。改革開放以後,大量進口產品充斥國內市場,而國內產品由於沒有及時進行技術更新和開發,原有產品的市場份額也逐漸被國外產品吞噬。
造成以上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國在技術開發方面投入的資金不足,缺乏資金,「消化、吸收、創新」就是一句空話。另外,國內企業大多存在短期行為,喜歡做見效快的事,而對投入較高,5年或10年後才能收到效益的技術投資往往不積極。在這方面,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差別相當大。
更多製冷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製冷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