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經濟問題難解,產業界各自努力。台灣紡織業拓展會秘書長黃偉基表示,現階段的消費者花錢精打細算,除非認同品牌和質量才會購買,在失業率高漲下,以前每兩周就買新衣的人大幅減少。
對於廠商來說,財務不好、創新不夠的廠商找訂單困難重重,相反的,財務好、調度佳、新產品多的廠商,根本不擔心訂單,形成強者恆強的局面。
黃偉基指出,今年前10月台灣整體紡織業出口值107億8600萬美元,年增15.95%,2010年全年才113億美元,估計今年全年出口值可望接近130億美元;在出口分布方面,歐洲占7%、美國占11%、大陸占33%、東南亞占31%。
他認為,大陸可望維持一定的經濟成長,同時宏觀調控與融資也有放寬的跡象;上億人口的印度尼西亞經濟火熱得很,8000多萬人口的越南非常需要原料,再加上泰國大水過後的重建商機,明年大陸和東南亞的出口商機不會差。
黃偉基透露,台灣和日本近期簽署投資保障協議,許多日本關東和關西的紡織廠紛紛找上台灣廠商,進行專利技術授權,或是肯定ECFA的平台成效,紛紛找台灣廠商深耕大陸內需市場;因此綜觀各項因素,他認為明年上半年台灣紡織業整體表現不會差。
景氣寒冬,各產業度難關的方法不同,台灣紡織業卻在逆境中以創新研發、增加通路整合產品來鞏固新舊客戶;在下遊客戶庫存逐漸耗盡,新補量能不足下,產業界不看淡明年上半年整體表現。
台灣紡織業歷經2010年上半年全球經濟持續轉好,上游聚酯、加工絲等原物料大漲下,客戶搶著下單,台灣紡織業的營收、獲利飽滿,產業界呈現「上肥下瘦」,紡織業上、中游體驗了近年來罕見的甜蜜美好時光。
不過到了今年下半景氣卻在美國經濟下調與歐洲體質差的國家債務拖累全球經濟下,買盤縮手,再度陷入經濟寒冬;此時台灣紡織業逐漸形成「上瘦下肥」,成衣族群營收、獲利比上、中游的原料加工來得好。
更多紡織服裝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紡織服裝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