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掌控:緊隨行業趨勢的同音共律
潤滑油兼具工業品和消費品的特徵,所服務的客戶既有大眾化的市場需求,也有專項潤滑的單一性和多樣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潤滑油技術與各行各業同音共律的重要性和複雜性。
目前,中國已踏上了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道路,中國
製造的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而且工業企業所採用的設備趨向大型化、精細化,對潤滑油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隨著中國
航空航天、高速鐵路等領域高端技術應用水平的提升,與之相適應的潤滑系統也需隨之升級。這就需要中國潤滑油企業提高自有技術掌控能力,開發相應的新技術和新產品,這既是機遇也是責任。
以中國
金屬加工行業為例,越來越多的金屬加工新裝備、新技術和新工藝在國內企業得到應用,而且冶金企業各種
機械設備眾多,用油複雜,有設備潤滑,也有工藝潤滑,這對潤滑油的多樣化、多功能化以及在環境保護方面提出了諸多的挑戰。
據了解,這種跨界合作的形式已經成為中國潤滑油行業重要的技術研發模式。長城潤滑油在這方面表現搶眼,通過跨界合作與汽車、
鋼鐵等行業的企業建立聯合
實驗室,為行業客戶開發專項的潤滑油產品,這使得長城潤滑油具有強大的技術掌控力,在各行各業具有很大的技術競爭優勢。比如汽車行業,通過這種技術合作的模式,長城潤滑油在車用油裝車及服務用油市場占有65%的市場份額。
市場集中度之下的競爭法則
過去數年間,中國潤滑油市場的集中度越來越高。從全球潤滑油市場的格局來看,美孚、殼牌、中國石化潤滑油公司等世界最大的15家潤滑油生產商雖然只占潤滑油廠商總數的1%,卻控制了超過60%的全球潤滑油銷量,可見市場集中是潤滑油行業的大勢所趨。何去何從?這不僅是中小企業的艱難抉擇,也是大型企業在競爭日趨激烈之下不得不深思的問題。
作為中國高檔潤滑油企業的掌門人,中國石化潤滑油公司總經理宋雲昌曾在5年前準確預見中國潤滑油市場的格局演變,而且洞察到產業鏈競爭的本質。他認為,潤滑油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格局將進一步深入,向上向基礎油、添加劑等產業延伸,向下向營銷渠道及與潤滑油品相關的汽車後服務市場延伸。
目前,部分民營企業開始進入潤滑油基礎油生產領域,謀求資源掌控,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兩大企業加大了對精製基礎油生產、添加劑製造等方面的投入,同時與汽車換油相關的終端服務業規模也不斷擴大並延伸,潤滑油生產企業也在生產和銷售汽車化學品。
產業鏈布局是潤滑油企業通向未來的關鍵路徑,這既要有清晰的戰略和足夠的資金支持,也註定了後端技術和前端品牌的價值權重。在2011中國國際潤滑油品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宋雲昌表示:「品牌的影響力和技術的掌控力是產業鏈競爭缺一不可的核心要素,以品牌為保障,以技術帶市場,既可以形成大眾化市場的競爭優勢,也是滿足眾多細分市場個性化和多樣性需求的保障。」
品牌影響:全球潤滑重地的定海神針
很多潤滑油企業都存在這樣的困惑:為什麼產品銷量不錯,企業卻沒有多少利潤?為什麼一些企業在經歷一輪規模擴張之後停滯不前甚至倒退,而殼牌、美孚等國際一線企業占有超過一半的高端市場,長城潤滑油、崑崙潤滑油也越來越具有統治力?
問題的根源在於品牌,處於產業鏈前端的品牌是企業的定海神針。
以長城潤滑油為例,在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上,長城潤滑油連續8年奪魁,穩居中國潤滑油行業首位,而且通過航天戰略所形成的「航天品質」,成為中國潤滑油市場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強勢品牌」,在各行各業用戶中擁有廣泛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也造就了中國最大的潤滑油生產企業的市場地位。
從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的競爭來看,不可否認,儘管大型企業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許多企業在某個區域市場和細分市場也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但這樣的界限是模糊的,隨著這些大型企業渠道體系的完善以及市場細分戰略的推進,中小企業要想與之抗衡,就需要形成獨特鮮明的品牌影響。如果從提振中國本土潤滑油行業來看,品牌建設更為迫切。雖然中國本土潤滑油企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與國際企業之間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但不容迴避的是,代表潤滑油品牌形象的高端車用油市場仍然是中國潤滑油品牌的弱項。
更多潤滑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潤滑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