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手工具業主要由兩大部分構成:非動力工具,著重於機械和
汽車維修工具,近年來增加了數位扭力工具;動力工具,包括
電動工具、
氣動工具。預計2012年第一季度,全球非動力手工具
產值將達到182億美元,全年產值將達到358億美元,動力手工具產值將是手工具的兩倍。應該說,無論是對大陸工具業還是台灣工具業來說,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比較大的市場。
台灣工具業和內陸工具業有一個明顯不同的地方:內地產業鏈從
原材料加工開始,而在台灣地區,企業規模相對較小,但分工更加精細,大部分生產企業都是只有幾十個人的小公司,擁有一兩百人的生產企業已經是最大的公司。
台灣手工具業的這種發展模式,更容易形成一個相對緊密的產業鏈,企業彼此之間有很多分工合作,鍛造有鍛造的工廠,加工有加工的工廠,熱處理有熱處理的工廠,電鍍有電鍍的工廠。因為這樣的分工合作能把產業里分批不是很大的產業集中在一起
製造,讓我們把成本降下來。這是台灣一個五十年來工具經過世界洗禮以後所造成的一個比較特殊的上下游結構階段。
台灣地區的手工具產業,目前主要是機械、汽修等,大約有836家廠商,目前從業人員18900人左右,和中國大陸相比非常少,主要集中在大台中市、彰化縣和南投縣等中部地區,台灣地區中部占82%,南部8%,北部10%。台灣地區手工具的出口值一年大約30億美元合900億台幣。主要出口國為美國,其次是歐洲。主要進口則以中國內地為主。
台灣地區手工具從1995年到2010年很平順,每年以6.4%的速度增長,2008年,世界
金融風暴使2009年整個營業額往下掉。2008年台灣外銷594億台幣,到了2009年掉到463億台幣。2010年恢復景氣,恢復到608億台幣。2010年大於2008年的外銷值。2011年前六個月比2010年增長了20%。第四季有往下掉的趨勢,未來會較為平順地進入2012年。
台灣地區工具出口主要在美國、德國、中國內地、日本、英國,最強的部分還是套筒扳手,這是台灣做了幾十年的產業。
中國內地是世界的五金大國,並且一直在向五金強國發展。石僧蘭副理事長提出了五點改善的要點,我非常同意她的觀點。中國內地在2010年達到了129億美元,已是台灣的四倍,日本則與台灣接近。中國內地已漸漸從五金大國走向五金強國。ECFA以後,中國內地在稅收方面有讓利給台灣,希望最終實現兩岸零關稅,這對兩岸的業界都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
更多工具製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工具製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