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產業布局看,
製造業中的小五金行業向西部地區轉移,不僅符合技術梯度轉移規律(沿海著力於
高技術產業,小五金多數技術含量不高適宜西部發展),而且有利於促進沿海產業升級,並帶動西部製造業發展。積極準備並主動承接沿海產業轉移,是西部各地區未來加快發展的重要機遇。
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西部與全國一樣也必須摒棄傳統的發展模式,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一、依靠科技延長資源加工鏈條,儘可能提高製造業的附加值
西部是我國自然資源的富集區,但西部的資源加工鏈條短、附加值低。如西部
有色金屬礦採選業
產值占全國33.54%,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產值僅占全國的27.12%,東部分別為34.56%和45.70%。如果西部的深加工係數能達到全國水平甚至東部發達地區水平,則西部的製造業產值將會成倍增長,這也是使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
經濟優勢的關鍵途徑。
二、發揮高新技術園區的企業集群效應,培育區域競爭力
西部地廣人稀,資本稀缺,製造業發展不宜「遍地開花」,應依託中心城市,選擇一些基礎條件較好的區域重點開發建設。如西南成渝地區、陝西關中地區、廣西的南北欽防經濟區、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帶、銀川平原等,特別要以西部的國家級開發區為重要載體,引導區域主導產業以及關聯企業集群發展,依此形成西部具有競爭優勢製造業的孵化基地。
三、發展綠色製造業,促進資源節省與環境友好發展
綠色製造(GreenManufacturing)就是一個綜合考慮資源優化利用和環境影響的製造系統,它的主旨是使工業產品從設計、製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產品全生命周期,對環境影響最小,不損害人體健康,資源效率最高。按照這種理念和要求發展西部的製造業,就可以避免對資源、環境帶來的破壞性後果,實現「在保護中開發」和「在開發中保護」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四、推進位度化建設,切實改善地區發展環境
一是加快西部國有企業改革,鼓勵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真正形成產權清晰、機制靈活、規範運作的微觀經濟主體;二是完善要素市場體系,建立資金、人才、技術、土地等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機制;三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服務意識,改進行政效率。尤其要徹底清除「三亂」現象,改變「以費養人」的體制,在全社會形成激勵創業的良好氛圍 .
五、重視人力資源開發把降低勞動成本與增加就業結合起來
西部第一產業的就業比重仍在60%以上,高於全國10個多百分點,大量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將為西部製造業提供充足廉價的勞動力供給。因此,西部地區應注意大力發展吸納勞動力多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小型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這樣不僅可以降低製造業人力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也有利於緩解西部地區的就業壓力,保持社會穩定。
更多五金機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五金機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