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長安利用毗鄰香港、旅港同胞多的優勢,以興辦「三來一補」和引進「三資」企業為突破口,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帶動全鎮經濟的發展。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介紹,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玩具製造商——美泰玩具、全球最大的電子計算器及電子詞典類產品製造商——金寶電子、全球前三大伺服器電源和桌上型電腦電源供應器製造商——光寶電子、生產王老吉涼茶的加多寶飲料公司、內陸首家登陸創業板的台資企業、全市首家全國註冊資本最大的村鎮銀行。長安鎮依託有利的地理條件,努力營造優良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前來投資設廠,已經形成以電子信息、機械五金模具兩大產業為支柱,塑膠玩具、製鞋製衣產業為補充,物流、信息、房地產等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的產業體系,成為「中國機械五金模具名鎮」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重鎮」。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工業化隨著越來越快湧入的外資在飛速發展,土地這一困擾發展的問題開始出現。當時,長安的領導者們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人均每人征5分地,給鎮政府做基礎建設,一舉徵收了1.5萬多畝土地。這一決定,讓長安受益至今。
1986年,長安鎮第一份規劃——《長安鎮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開始編制。雖然規劃只涉及到城區1.5平方公里,但對於長安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從此走向了規範化。「最起碼十年不落後」,是長安做項目的宗旨。正是抱著這一信念,長安酒店、蓮花山莊等相繼建起來,提升了長安整體營商環境,也成為長安城市建設的亮點。正是因為規劃做得早、做得好,基礎設施適度超前,長安才成為東莞乃至全省、全國小城鎮建設的樣板,從而榮獲國家建設部授予的「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榮譽稱號。
今天,長安城市中心區的承載力和集聚力不斷增強,經過多年集聚,已經具備現代化中等城市的規模。未來,長安將把鎮中心區打造成集商業金融、酒店餐飲、體育文化、娛樂休閒和高尚居住等業態於一體的城市功能綜合體,成為長安的「城市客廳」。2個大型的城市綜合體、10項大型市政工程的啟動,為長安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長安,古稱靖康。位於廣東省東莞市南端,東鄰深圳,南臨珠江口,西連古塞虎門,北倚風景勝地蓮花山。長安鎮背山面海、坐北朝南的地貌走向,被民間視為靈毓之地、風水佳境,有「左龍(蛇口)右虎坐蓮台,依山傍水中平原」之稱。滄海桑田。巍巍大嶺山脈衝刷下來的泥沙,滔滔珠江河水帶來的腐殖質,匯聚沉積成長安這塊依山傍水之地。
遠古時代的長安原是淺水灣。春秋時期,長安還是一片沙洲,至三國後期,遂成陸地。晉代開始,便有人在這一帶活動。千餘年來,長安的先輩們在這塊土地上艱辛勞動,使它成了魚米之鄉。
作為珠三角灣區的一顆璀璨明珠,長安地處珠三角交通要道,位於珠三角灣區經濟帶的重要節點,是廣州、東莞與深圳交通往來的南大門。長安到深圳機場只需10多分鐘,到香港機場只需60分鐘,以長安為中心周邊30公里、半小時車程內集聚著近500萬人。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絡,在加快長安融入珠三角一體化的同時,推動長安成為珠三角的重要節點城市,尤其是隨著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島和長安新區等重點區域的開發建設,長安的區域優勢更為突顯。
長安人憑著天時、地利、人和,使長安從一個邊陲小鎮迅速發展成廣東乃至全國鎮域經濟的排頭兵,為長安史寫上重要一頁,為今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長安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出口總額、國稅收入、用電量、常住人口等5個指標位居東莞各鎮街第一,經濟社會建設綜合指標總分14年居東莞第一,曾獲「全國首屆小城鎮綜合發展水平1000強」第3名。長安,開始實現長居久安。
只用30年時間,長安實現了由「農業向工業」、「農村向城市」、「農民向市民」、「村組向社區」的四個轉變,迅速崛起為名聞遐邇的東莞市中心城鎮。這一過程,西方國家用了100多年,亞洲「四小龍」也用了40多年。
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李長春、周永康,以及李鵬、喬石、朱鎔基、尉建行、曾慶紅、吳官正等視察長安時,對長安鎮經濟發展和文明進步給予了高度評價。近20年來,長安共獲得「中國鄉鎮之星」、「全國文明村鎮」、「中國小康建設十佳鎮」、「全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書法之鄉」等50多項國家級榮譽。
更多機械五金模具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機械五金模具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