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家電模具企業發展趨勢分析

家電模具企業發展趨勢分析

2012-01-01 11:39:03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國務院自1998年3月頒布《當前產業政策要點的決定》以來,我國模具產業一直被提到很高的位置,國家也給予了相當的鼓勵和政策扶持。根據國內外模具發展情況,我國模具產業規模效應已逐步顯現。國際上已經產生不少產值超過1億美元的模具企業,最大模具企業甚至已發展成為跨國集團,年產值高達40億美元。近幾年,隨著我國家電產業的蓬勃發展,加上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帶動,家電模具企業因此生機勃勃,擴張迅速,在一片利好氛圍下,家電模具產業需求大漲,並為企業及時贏得不少硬增長指標。眼下家電政策逐步退出市場,家電市場響應慢慢減弱,不少家電企業開始積極尋求策略實現產業軟著陸,而對於家電模具企業的情況如何,它的軟著陸在哪實現?有業內人士分析:比較國內外工業模具產業的市場發展水平,目前我國模具進出口每年有超過10億美元逆差,總體發展水平相比工業已開發國家要落後許多,我國模具工業仍處於幼稚時期。專家認為,產業困境時時會有,面對困境,企業如何面對才是關鍵,企業者要積極尋求方法才是解決之道。
  
  企業困境:惡性競爭給模具發展留隱患
  
  家電模具迅猛發展,企業之間競爭劇烈,而部分惡性競爭,卻給行業埋下了深深隱患。例如模具企業與冰箱企業的合作模式——競標,每一副模具都有多家模具企業參與,報價低者中標,企業間開始存在惡性競爭,最後造成部分模具製造已到無利可圖境地,最終直接影響到整個行業的效益和持續發展。接下來可以設想,由於模具企業利潤下滑,技術資金投入開始減少,科技進步大大減緩,模具企業開始不得不面對緊缺高級技術工人和管理人才,最終結果,模具標準化水平和標準件使用覆蓋率降低,企業缺乏核心競爭技術,致使行業整體創新能力減弱,惡性競爭造成產業惡性循環。
  
  企業切勿各自為政產業鏈延伸需及時
  
  模具工業的發達與否,直接體現一個國家和地區製造業水平,法國、日本的工業都源於有著發達的模具工業支撐。曾有日本學者潘志仁到中國調研時就評價,中國的模具工業與日本相比,同樣存在著許多優勢。中國企業里都是年輕人,有活力、有希望。而日本模具企業里,工人的年齡大多超過50歲,後繼乏人。他給出的建議是,未來的發展中,中國模具產業不應再用最精密的工具機生產較低端的模具,而要向手機、數碼產品等高端精密模具攀升,同時要延伸產業鏈,模具企業不僅要生產模具,還要生產終端產品,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中國模具企業應加快與國外先進企業的技術合作,建立自己的品牌,利用本土資源積極培養高端人才。而對於家電模具企業,特別是具有全國領先地位的模具企業應積極引進配套企業,包括協作件廠商、工業設計機構、物流企業等,形才、資金、主導產品、配套件、研發設計、營銷、物流相對集中的一體化家電裝備產業體系,要提高家電及裝備製造業集群的整體競爭力。
  
  調整模具產業方向實現企業市場軟著陸
  
  有行業調查顯示:目前我國較大產量的模具標準件主要有模架、導向件、推桿推管、彈性元件等,但質量較差,品種規模較少。這些產品不但國內配套大量需要,出口前景也很好。例如氮氣缸和熱流道元件國內至今無正規的專業廠生產,主要依靠進口,應在現有基礎上提高水平,形成標準,並組織規模化生產。
  
  而我國塑料模具則占模具總量近40%,而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上升。塑料模具中有為汽車和家電配套的大型注塑模具;有為集成電路配套的精密塑封模具;有為電子信息產業和機械及包裝配套的多層、多腔、多材質、多色精密注塑模;有為新型建材及節水農業配套的塑料異型材擠出模及管路和噴頭模具等,目前雖然已有相當技術基礎並正在快速發展,但技術水平與國外仍有較大差距,總量也供不應求,所以模具企業未來將向何處發展,如何實現企業市場軟著陸,其實已經十分明朗。

更多家電模具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家電模具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